中国品牌 , 全球视角跨境电商出海 , 不论是否承认自己是中国公司 , 与全球竞争对手竞争时 , 雇佣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员工都有助于企业把本地化做得更好 , 同时与公司调性保持一致 。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创业者 , 留学生可能是最适合创立中国全球化品牌的人群之一 。 比如 , 母婴服饰品牌PatPat、时尚腕表配饰品牌Happie Watch、E-Bike品牌Urtopia等以DTC模式为主的跨境电商品牌 , 其创始人都有海外教育背景 。
留学生创业者往往有更高远的职业目标 , 体现为“开局即品牌” 。 起步便自建供应链、盖工厂过于沉重 , 利用供应链做品牌是更轻量的模式 。 深层次的原因在于 , 行业进入白热化竞争后 , 做品牌才是更可持续的模式 。 即便投入成本很高 , 积累品牌复利是一个滚雪球的缓慢周期 。
直观的理由是能力与思维足够匹配 , 传统外贸加工厂和贸易商转型做品牌时需要补充有关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认知 , 而这样的感知已存在于留学生创业者的脑内 。
事实上 , 很多创业者在对海外市场的感知中发现商机 , 继而开启创业生涯 。 在美国学习、工作的PatPat联合创始人 , 正是在妻子怀孕后发现北美的婴儿服饰不仅不时尚 , 实用性也有所欠缺 , 才有了创立母婴时尚品牌的想法 。
抛开大生意不谈 , 做独立站卖饰品、服饰、手机壳等小生意也是海归留学生的热门创业方向 。 这并非灵活就业的妥协 , 而是全职打工不如多一份事业的骄傲 。
在小红书平台 , 一名00后留学生分享了毕业后卖饰品的成绩——月入数万元人民币 。 这位年轻的留学生与国内的朋友合作 , 各自分工 , 共同将饰品独立站运营起来 。 据称 , 由于发布的社交媒体内容足够吸引人 , 其销售站点引流成本很低 。 已经回国的她将在全职工作之余继续这份事业 , 这份兼职实在是太香了 。
“中国供应链+兼具中外感知的人才队伍”是当下跨境电商出海的成功模版之一 。 全球化大背景下 , 中国留学生创业做跨境电商 , 本质上是人才与资源的自由匹配的结果 。
尚未“双向奔赴”随着跨境电商产业在全国多点开花 , 各地产业带商业潜力逐渐被发掘 。 加上“一带一路”、RCEP区域等出海目的地成为热门 , 行业人才缺口越来越大 , 对海归留学生的需求亦然 。
2018年起 , 出国留学热度直线上升 , 到2022年 , 中国海归留学生数量依然创下新高 。 跨境电商方兴未艾 , 海归留学生们想不想进入跨境电商行业是一个新问题 。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 , 尽管海归留学生们依旧渴望进入外资企业、互联网大厂 , 考公务员、进国企的热度连年攀升;相较于一线城市 , 他们对于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偏好较往年升高 。
薪酬水平是海归留学生最看重的条件 , 企业文化、发展前景等软条件也是左右他们决策的因素 。 一些拿到头部跨境电商企业offer的海归留学生放弃机会 , 选择进入快消巨头、头部咨询公司等大众认为更有前途的行业 。
比起天才的商业想法、高效的组织架构 , 人才是企业与行业持续增长的原动力 。 跨境电商行业想要在人才争夺战中取胜 , 其雇主品牌策略或许该提上日程、做得更好了 。
题图来源:Photo by Toa Heftibaon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