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观众都对《大宋宫词》中 , 寇准这个角色感到印象深刻 , 能看出寇准和包拯属于同类人 , 他们都不畏权贵,敢于谏言,哪怕是面对皇帝也毫不畏惧,实话实说 。历史上 , 寇准曾力主真宗亲征,此后促成澶渊之盟,此举有功,而对于澶渊之盟相关争议 , 我们暂且不谈 。寇准和包拯虽然性格相像 , 但他们此后遭受的待遇截然不同,寇准要惨得多 , 最后遭贬,客死他乡 。
![历史上寇准的结局](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30/1113044a5-0.jpg)
文章插图
1、寇准是忠臣吗
后世对于寇准的评价有争议,但整体还是以正面居多,认为他是一位忠臣 。
《大宋宫词》中,大臣寇准直言不讳、敢于谏言、锋芒毕露,不但在朝中得罪了很多人,连皇帝宋真宗也不待见他,屡次有升迁的机会也不考虑寇准 。寇准的家世清白、且富有书香世家气息 。在宋太祖还没打下江山前,他的祖宗就曾高中过状元,不幸的是赶上了兵荒马乱的年代,也没发挥啥才干,不过寇准很争气 , 年纪轻轻就光耀门楣,没丢老祖宗的脸 。
或许是出于年少成名 , 寇准多少有些心高气傲,在与别人意见相左时总是据理力争、分毫不让,就算面对的是天子,也同样如此 。但没让人想到的是,寇准第一次得到宋太宗点赞,恰恰是因为他的据理力争 。
有一次,寇准和赵光义因为一件事两人意见不一,在大殿内讨论良久,两人还是不能达成一致 。赵光义心里不舒服,想着自己是皇帝,是大宋的天 , 寇准居然如此固执不肯听自己的,于是就生气了,也不想和他继续争论,就愤然佛袖而去 。
但寇准实在是胆大包天,他居然拉住赵光义的衣袖说到:陛下别走,今天这事不掰扯清楚,我们两谁都不能离开!赵光义拿他没办法,只得留下来继续和他争论,最终还是寇准胜利,让赵光义同意了自己的意见 。关于这段历史 , 《宋史-寇准传》是这么描述的:
”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 , 事决乃退”!
宋朝皇帝重文轻武 , 尤其是对言官格外宽仁 。经过这件事,虽然赵光义当时心里很不爽 , 但是事后思考过后,觉得寇准这样的人,才是大宋的忠臣 。就大大的给寇准点了一个赞,说寇准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
“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历史上寇准的结局】
![历史上寇准的结局](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30/11130414X-1.jpg)
文章插图
2、寇准生平
公元1003年9月,辽国萧太后亲率20万大军,压境宋朝边境,准备南下攻打 。赵恒继位以后 , 没有经历过战事,听到这个消息实际上是有些担忧的,并且朝中有很多大臣都主张议和,这正中了赵恒的意 。
不过寇准这股清流可不这么想,他主战不主和 。于是在朝堂上力谏 , 让赵恒御驾亲征,迎战大辽!并且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表示要将主和的人斩首示众,这实际上就是在告诉赵恒,你要是不去,你就是懦夫畏战,和那些主和的人一样贪生怕死!
之后宰相也站出来,主张皇帝御驾亲征,宰相一出很多大臣也纷纷附议 。就这样赵恒近乎被逼迫似的走上了御驾亲征的道路!
要说这场御驾亲征的效果,还真挺好 。后世也评说赵恒这次御驾亲征,挽救了大宋灭亡的命运 , 是扭转局面的关键,其实也是在夸寇准 , 因为没有寇准的力挽狂澜 , 就不会有那样的好结果 , 不过赵恒可不这么想!
战场回来后,之前主和的那些大臣们又开始搞事情,在赵恒的面前说寇准拿皇帝当自己的筹码,全然不顾及陛下安危,并且让皇帝御驾亲征只为了成全自己的美名 。还说定下的”澶渊之盟“是耻辱条约 。
- 自古以来的古是什么时候
- 历史上蒙家军是如何衰落的 司马迁曾给出答案
- 西夏最有作为的皇帝是谁
- 1到12月的制定是如何而来的
- 历史上四次灭佛运动的原因
- 克苏鲁体系的神话生物 大衮和海德拉是什么
- 揭秘刘备的真实陵墓到底在哪里
- 红瘦指的是哪种花 芙蓉还是海棠
- 明朝皇帝是怎么选妃的有什么要求
- 共和元年为什么是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