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朱棣有一些相似之处,他们能成为皇帝都是靠谋反,通过战胜自家人来夺取皇位 。这件事也成为他们一生中最大的黑点,但后人对于李世民的评价非常高,甚至称其为“千古一帝”,这已经达到最高认可程度 。朱棣在位期间也有不少突出的成就,为何他却不能达到李世民那样的高度呢?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下,这两位皇帝的继位之路,以及后世是如何看待他们的 。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谋反上位,为何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差距甚大](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30/111R63637-0.jpg)
文章插图
1、李世民和朱棣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 可以明得失 。——李世民
历代王朝的更替都必须要经过一场血雨腥风,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大多争夺皇位失败的下场,都免不了一死,前有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后有明成祖朱棣的靖难之役 。从某种程度上,两者很相似,都是通过发动政变才获得的皇位 , 虽然历史上关于这两场正变得记载不过寥寥数笔,但真正能够做到胜者为王的,却要承担太多 。
隋文帝十七年,李世民出生在武功李家别管 , 他是李渊的次子,从小就高明有远见,按理说 , 这样的儿子 , 应该都会得到父亲的赏识和看重 ,但李世民不同,他还有个哥哥李建成,他才是李渊最看重的儿子 , 尽管李世民才识过人 , 但在李渊心中,他的继承人只有李建成,对于李世民 , 他一直放任其自由成长 , 反而对李建成悉心栽培 。
所以这也导致了李世民不拘小节的性格,公元616年,隋朝末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李世民跟随父亲一同前往太原,恰逢当时的河北起义军首领魏刀儿起兵攻打太远,李渊反叛时误入起义军圈套 , 深入贼窝 , 李世民得知后不顾自身安危,亲自带了一众起兵深入敌军军营救父 。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谋反上位,为何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差距甚大](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30/111R63445-1.jpg)
文章插图
2、弑兄登基
李世民有勇有谋,早已看透隋朝命运,公元617年,隋朝气数殆尽,李世民看准时机,鼓动李渊起兵反隋,起初李渊并不同意,结果在李世民再三劝说下,才答应造反 。同年,李渊任命李建成为东讨元帅,李世民为右元帅,一同率十万兵马攻打洛阳,隋军大败 。第二年5月,隋恭帝禅位于李渊,自此隋朝彻底灭亡 。
李渊登基后,改国号为唐 , 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因他是皇子,故亲封为秦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七月,李渊派李世民率军讨伐隋末各方势力,李世民一路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同时也在军中收获不少威望 。甚至一度盖过了太子李建成,李渊对此也颇有意义 。
崇德五年,李渊有意无意削弱李世民的兵权,并开始派太子李建成出征建立威望,武德八年,是皇位之争最激烈的一年,两派明争暗斗,虽然李渊有意偏颇太子李建成,但无奈秦王李世民在外建立的威望太大 , 他只能逐步瓦解李世民的内部势力 , 将他身边的幕僚一一流放 。
武德九年 , 李建成沉不住气,想要先发夺人,联合齐王李元吉等人在玄武门设下埋伏,想要一举消灭李世民,但不料李世民早已直到他的计划,且将计就计 , 同样在玄武门设下埋伏,成功将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斩杀,李建成死后,李渊被迫册立李世民为太子,并于第二年禅位李世民,而李世民登基后,对于前太子李建成的家眷丝毫不手软,五个儿子全被诛杀 , 其他人则是逐出宗籍,贬为庶民 。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谋反上位,为何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差距甚大](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30/111RC2I-2.jpg)
- 宠子狂魔李世民,玄武门惨案险些在他身上重演
- 李世民最终怎么对玳姬的
- 李元吉妻子为什么愿意嫁给李世民
- 为何很多人说李世民攻打高句丽其实是惨败
- 解读李世民为何也叫秦王
-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藩王们为什么按兵不动
- 朱允炆真的是被朱棣烧死的吗
- 徐妙锦为什么敢拒绝朱棣的求爱
- 李世明和李隆基有什么相同点
- 朱棣怎么对待朱标的后代?朱允炆最后下落到底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