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许多多的巴蜀符号中,面具纹、神树纹、眼形器纹、手形纹、心形纹、璋形纹、戈形纹等,仍然带有萨满教的原始巫术色彩,这些符号不能一个符号、一个图形地宣读,只有当这些图形符号构成一组特定的“符号”时,它们才有意义,并且这种意义只有当事人才能解释 , 这些莫名其妙的解释为“巴蜀符号”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
4、古巴蜀文字的材料早在1942年,卫聚贤先生在《说文月刊》3卷7期上,以《巴蜀文化》为题,公布了所收集的巴蜀铜器上h类48种纹饰符号 。于是巴蜀文字的材料,便正式在学术界面世 。但是,其中也混进了一些鹰品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四川考古工作的深入,所发现的巴蜀文字材料日益增多 。及时地将那些零星分散的材料整理出来,以供研究者参考,客观上就成为一项迫切需要 。
到了1978年4月,四川省博物馆刘瑛女士,毅然担负起这项重任,利用她便于收集的条件和善于画图的特长,刻绘出《巴蜀铜器纹饰图案》油印本,初步集中了一批较为重要的巴蜀文字和纹饰图案资料 。1983年,她将这一成果加以补充完善,以《巴蜀铜器纹饰图案》和《巴蜀兵器及其纹饰符号》为题 , 正式刊登在《文物资料丛刊》第7辑上,成为巴蜀史学者们引用最多的文献资料之一 。
最初发现的巴蜀文字,多集中在各类兵器上面 。出现较多的是一些图像文字 , 而少量方块文字则仅存于若干长胡戈上 。刘女士《巴蜀兵器及其纹饰符号》指出:四川地区东起巫山、万县,西至芦山、石棉,北抵广元,南达犍为、宜宾,皆有巴蜀兵器出土,尤为成都附近各县出土为多 。时代上起商周,下至西汉 。从考古角度看,这些兵器,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 。文中将巴蜀兵器归纳为戈、矛、剑、钱等四类 。
铜戈
据冯汉骥先生的研究,分为:
1.1 式戈为长援、无胡,锋向下略弯 , 方内 , 内上的穿呈尖桃形 。一般援部和内上均有纹饰 。其中成都交通巷出土铜戈内上浅雕一蚕纹;1976年绵竹出土铜戈援部铸有虎头。
1.2 式与i式略同,但戈本与内之间有长条形平阑 。
1.3 式戈援作尖锐三角形,无胡,方内 。其中馆藏一件援身两面皆浅雕一鹰;另一件内上近阑处有三字铭文(即《金石索》夔戈) 。
1.4 式戈援部狭长而直,后部特宽 , 有脊 , 刃作弧形 。其中1979年成都交通巷出土铜戈援部雕一龙形;20世纪50年代成都自马寺出土铜戈内上有巴蜀图像文字(中间 形如骨刀,右为三个三角形连作弧形,左为六角星及日符 。
1.5 式则为有胡戈,又可分为中胡、长胡等4型;援部多雕有龙、虎形纹 。这种类型的铜戈上,多出现巴蜀文字 。其中巴县冬笋坝、广元宝轮院、成都羊子山34号墓出土的2型戈以及馆藏3型戈,内上皆有图像文字;峨眉符溪出土的4型戈,从援本至胡雕有龙纹,援的上部则有图像文字 。新都、郫县的2型戈,胡上有类似彝文字母的一行巴蜀方块文字;郫县独柏树、万县新田的3型戈,胡上也有一行方块文字 , 但笔画要稍稍繁复一些 , 近似古汉字。
铜矛
多有弓形耳系,分为:
2.1 式矛为长骸 , 骸与叶长大致相等 , 骹部两面多施以图像文字 。1976年新津出土的矛 , 骹部一面为虎纹、花蒂、三个人头串;一面为手文与汉字“王”的组合、蜂纹与折线组合 , 及钩状、器状图像 。1979年广汉文化馆收集的一件 , 骹部一面为虎、星、兽面,一面为水草、鹿、心手文、双折线与植物符号组合等 。
- 古代妃子为什么有了宫女还要太监
- 古人是用什么来洗衣服的
- 古代贩卖私盐是什么罪
- 史上四件穿越到古代的文物是什么
- 古代打更有什么作用 除了报时还有什么
- 古代犯人都被流放到哪了 中国古代四大流放地
- 盐在古代为什么这么重要
- 三星堆的象牙来自哪里 古代四川有大象吗
- 古代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为何还去青楼
- 历史上陶瓷和瓷器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