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蜀文字介绍( 四 )


2.2 式矛为短?。枷裎淖秩栽隗f部两面 。峨眉符溪出土的一件,骹部一面为蛙纹、七角星、双髻佩剑立人、手文、心文及一组组合图案 。
铜剑
多呈扁茎的柳叶形,分为:
3.1,3.2 式剑无格,茎端有穿孔 , 剑基多浅刻图像文字 。其中一件犍为出土的剑,一面为虎纹,一面为月、星、飞鸟、手文 。
3.3 式剑有格,图像文字亦在剑基 。巴县冬笋坝出土的一件,刻有带翼立人,双手处各有一方形图符;其下有带矩形框的云形符号 。
铜钺
4.1 式钺身呈椭圆形,折腰,近肩处多刻有简单图符 。
4.2 式钺为直腰,弧刃,图符多刻于近肩处 。
4.3 式钺有耸肩 。
为了便于研究,刘女士将兵器上的巴蜀文字分解成180个图符,分列于17目,集中在一张图上 。这对于释读巴蜀文字 , 无疑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工作 。
《巴蜀铜器纹饰图录》一文,以讨论器物上的纹饰图案主,附带涉及巴蜀文字 。其中提到1965年成都百花 潭出土的“符号纹盉”(当作鍪),盖上有一圈纹饰,其间夹有两组图像文字,相对排列;内圈还有一组图像文字;各组皆由两个图符构成 。刘女士将许多铜器纹饰图案加以分解,列在一张图上,百花潭鍪盖上的图像文字 。1980年新都马家场战国大墓出土一批器物 , 上面多刻有同一图符,图中18就是这个巴蜀文字 。1950年新津出土的云纹铜钫圈足上的图像文字 , 则列于图中24 。此外,还有两件匙形铜带钩上 , 也有图像文字的组合 。近年出土的大量巴蜀文字印章,亦集中绘在一张图上;其中以圆印、阴刻者居多 。值得注意的是 , 那些印文 当中,汉字“王”屡见不鲜 。
5、古巴蜀文字的界定i期:铜器上 , 已有少量图像文字存在 。如成都百花潭铜壶上的“心文” , 即为后世所继承 。
ii期:巴蜀文字,主要反映在印章上 。11期前段的大邑五龙4号墓出土石?。?印文简单 , 呈现原始特征 。11期后段则出现铜印。如新都马家大墓出土的方印和圆?。诎褪裼≌轮卸际亲畲蟮囊恢郑呀?号墓出土的方印也比较大 。印无界格 , 似是这一时期的特征 。图像文字中的波纹线,亦为后世所袭用,但此期的波纹钱,一个字里笔画只有两道 。
iii期:图像文字便丰富起来 。新出回形文、u形文、手文、鱼文、鹰爪文等 。方印和图像文字,则由蜀地渐入巴地 。此期图像文字中的波纹线,笔画增多至三道 。
iv期:文字资料骤增 , 其数量可占到全部文字资料的62%左右 。此期印章中方印、圆印、半通印并行;方印与半通印还出现了界格;并且有巴蜀文字印与汉字印同出一墓的现象 。在涪陵还发现了圆形陶印 。在铜器上 , 出现了许多笔画很细的刻画文字 。
v期:巴蜀文字资料,基本上只见于蜀地,巴地未见 。在键为五联土坑墓中,首先出现了琉璃 印章 。
罗君这些分期论述,无疑有较多的启发性,从中可以看出巴蜀文字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而后迅速消亡的过程 。他说,学术界长期以为巴蜀文字创自巴人,其印文是模仿汉字印;现在不必多论,便知其误 。巴县冬笋坝50号墓出土印章6钮,其中汉字印有2钮,另4钮为巴蜀文字;荥经烈太一墓出印8钮 , 其中汉字印1钮,另7钮为巴蜀文字 , 一墓中出土二、三钮印章者更是普遍 。由此可知,这些印章的性质,不可能仅代表族徽或图腾 。文字中常见图符的分布范围,实已越出了巴和蜀的地理界线,甚至还见于南方其他地区 。如印文“王”字,两广青铜器 上亦较多见,锭形符号还见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甲胄上 。罗君认为,蜀中天师道符篆的基本组合形式 , 直接起源于巴蜀符号,或者说是巴蜀符号的汉语化 。巴蜀印文和兵器铭识,也许与符篆一样,起着企求吉祥、辟邪除祸的作用 。不过 , 罗君相信:巴蜀王国使用的是巴蜀文字,虽然汉字在秦灭巴蜀以前就可能传入,但巴蜀王国不会使用中原 文字;所以,他对荥经曾家沟战国墓出土漆器上的“王邦”、“成亭”等铭文发生怀疑,以为时代或许没有那么早 , 又可能墓主是楚国移民,受到一定的巴蜀文化影响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