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如何人口普查的 怎么统计出来的( 三 )


古代是如何人口普查的 怎么统计出来的

文章插图
3、康乾30年里湖南人口增长了4倍多纵观封建王朝时期,官府管理户籍统计人口,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派差和税赋 ,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沿袭旧例 。
清军入关后,基本参照明代户籍管理和户口统计制度,确立了对州县赋役户的户籍管理和户丁编审的一套制度,凡“编审责成州县印官察照旧例造册” 。所谓的“察照旧例”就是参考明代制度 。
一开始是三年进行一次人口统计 , 顺治五年(1648)规定,州县赋役户丁“三年编审一次……凡造册人户,各登其丁口之数而上之甲长,甲长上之坊、厢、里长 , 坊厢里各长上之州县 , 州县合而上之府,府别造一总册上之布政司……总其丁之数而登黄册” 。后来变成了五年进行一次人口统计,顺治十三年(1656)规定,州县城乡赋役户丁每五年编审一次 。
明末清初,社会动乱不已,湖南地区也是烽火连绵,按照《善化县志》的描述 , “残毁瓦砾,荆榛千里,如一青嶙,白骨所在皆然” 。另据《长沙县志》记载,湖南地区当时有“弥望千里,绝无人烟”之说 。战乱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人口剧减 。据《清朝文献通考》考证,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湖南地区人口只有121万余人 。而在明朝隆庆六年(1572),湖南地区的人口有191万人 。百余年间,人口少了三成多 。
不过,清朝初年人口的减少 , 除了战乱的影响外,瞒报数据也是一大原因 。几千年来,一直奉行的是按照人口缴纳赋税的制度 , 人丁越多 , 赋税越重 。为了逃避赋税,瞒报人丁是常有的事情 。康熙五十一年(1712),康熙下旨说:“人丁编审,按康熙五十年征粮丁册定为常额 , 其新增者谓之‘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格外开恩的“永不加赋”,从经济利益上消除了人口增长的约束机制 。
到了雍正元年(1723) , 又推行“摊丁入亩”政策 , 正式取消了人头税 。每户缴纳赋税多少随田亩而定 , 不再受人丁增加的影响 。
人口增殖一旦摆脱了赋税和差役的制约,再加上农耕业的技术发展,人口数量就像脱缰的野马狂奔起来 。
以湖南地区的人口统计为例 , 康熙五十年(1711)只有1550595人,但是到了乾隆七年(1742),就增至8445179人 。仅仅隔了31年,人口就增加4倍多 。再到后来的道光三十年(1850),湖南地区人口突破了2000万,达到20614000人 。这样的增长速度 , 已经远远不是自然增长的概念所能解释的事情 。
1931年2月8日 , 刊登在湖南《大公报》上的湖南人口统计 。
古代是如何人口普查的 怎么统计出来的

文章插图
4、民国查出了“四万万同胞”民国时期,当时人口统计成员主要是警察 。但并不是警察挨家挨户地上门调查,而是要各地方人口自己到指定地点进行登记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 人口调查数据至今众说纷?。?但“四万万同胞”的说法却异常响亮,这是怎么回事?
1912年,中华民国刚刚成立,北京政府内务部就进行了一次人口清查 , 被认为是中国有史以来人口普查项目最详细的一次,不仅将各省的人口数按性别、年龄每5岁一组,从1岁至110岁编列 , 甚至对死于传染病的人数也按每5岁一组 , 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统计方式 。这次调查结果一直拖到1916、1917年才陆续发表,但却只有苏、浙、赣等19省和绥远、京兆两特别区的数据,安徽、广东、广西等个别省却未调查,因此得出的41964万人难以让人信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