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读到了辛弃疾的一首词,那就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句话如果单独的拿出来理解的话,那就是在一个叫佛狸的祠堂附近,有一种神鸦社鼓的景象,单纯的这样理解的话,肯定是不懂的,但是这些不是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首先来看看这个佛狸到底是指什么吧,一起来学习分析分析!
佛狸指的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并不是指的:“百姓祭祀的狐仙” 。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佛狸是指: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北魏太武帝拓拔焘!
文章插图
答案解析:
出自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注解: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字佛狸)于宋元嘉二十七年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在瓜步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不知真相的百姓们祭祀异族君王,让辛弃疾很感慨也很无奈 。
佛(bì)狸祠:拓跋焘小名佛狸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 , 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 。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 , 即后来的佛狸祠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 , 遭到对手的重创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当年扬州路上 , 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怎么能回首?。?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 , 饭量还好吗?
文章插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辛弃疾之词,风格豪放,气势雄浑,境界开阔,已成为不刊之论,是学者所共识的,但论及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作品时,众人皆推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殊不妥 。这首词,虽有豪放之因素,但细究可发现,此词风格非“豪放”一词所能全面概括 。从整体上来看,此词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郁顿挫、悲壮苍凉之作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也说明了作者写诗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见大好江山沦落异族之手 。这就为本词定下了较高的格调 。仲谋,即指三国时代吴国国主孙权,他继承父兄基业,西拒黄祖,北抗曹操 , 战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后迁都建康,称霸江东,为世人公认的一代英雄豪杰 。辛弃疾对孙权很是佩服 。在其另一首词作《南乡子》中,他就以万分钦佩的口吻赞扬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 生子当如孙仲谋 。”但正如明代杨慎所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江河不改,青山依旧,但历史却是风云变换、物是人非了 。
- 山东一工地发现东汉古墓是怎么回事?墓主是谁有什么文物?
- 武松打虎知县赏1000贯,为什么不接受?
- 太阳绿闪现象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 红楼梦续本那么多,为什么高鹗的是最好的?
- 陆权论是什么意思?提出者是谁?
- 上海为什么喜欢用其他省市来命名道路?有什么历史故事?
- 历史上真的有午门斩首吗?是用来干什么的?
- 慈禧为什么有龙袍?和皇帝的是一样吗?
- 甘露之变的后果是什么?有多严重?
- 明朝皇帝寿命短是为什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