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在古代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是一个很难缠的敌人,古代的王朝与匈奴之间也是有过很多年的恩怨,有过和平也有过战争,而汉武帝是抗击匈奴的一个重要人物,不过虽然汉武帝对匈奴可以说是毫不留情的痛击 , 但匈奴的问题实际上却并没有完全被解决 , 而后世唐朝时期,李世民却一战就解决了类似的突厥问题,这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差距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汉武帝一辈子都没解决匈奴,为何李世民一战突厥就亡了?】
![汉武帝一辈子都没解决匈奴,为何李世民一战突厥就亡了?](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30/1631546309-0.jpg)
文章插图
1、汉武帝对待匈奴的态度汉武帝——刘彻,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在其统治下国家强盛,疆域庞大 。但在汉武帝心中一直有一根刺让其日夜辗转 , 这根刺就是匈奴 。边疆的掠夺、战火一直围绕着这个庞大的帝国 , 而汉武帝也从登基到驾崩一直没有拔掉这根刺 , 这也成了汉武帝永远的遗憾 。而反观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是面对边疆劲敌突厥却在上位仅仅四年的时间里就解决了,这是为何呢?
首先二人对待边疆入侵者采用了截然不同的应对方案,先说说汉武帝 。汉武帝主要以军队讨剿为方针来处理匈奴的问题 。其出兵的频率,动员的人数可以说都是倾尽国家所有军事的力量,决心之大可见一斑 。例如元光二年(前133年)汉武帝便派遣李广、公孙贺、王恢、李息、韩安国五将军 , 率30万汉军去击杀匈奴军,但是最后军情泄露导致30万大军无功而返 。
直到元狩四年(前119年)在漠北之战才初见起色,卫青率领的中原大军将匈奴驱赶到漠北以西换来了短暂的中原安定,但接踵而至的是巨大的经济复苏工程和无穷无尽的边疆劫掠 。(虽然消灭了匈奴的主力,但是残存的匈奴势力从原来的大规模侵略变成了小股力量的骚扰和抢劫) 。
《孙子兵法》强调“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意思就是战就会有损失 , 怎样才算好呢孙子也给出了答案“不战而屈人之兵 。”如果按照孙子的说法汉武帝对待边疆侵略者的应对方法完全不及格 。
![汉武帝一辈子都没解决匈奴,为何李世民一战突厥就亡了?](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30/1631543503-1.jpg)
文章插图
2、李世民对待匈奴的态度再看李世民是如何对待边疆的敌人 , 其外交手腕可以说异常老辣 , 在玄武门事件后 , 突厥颉利可汗想趁大唐局势不稳来占便宜,所以便带了20万突厥大军浩浩荡荡来到渭河以北,准备给新登基的李世民来一场“欢迎典礼” 。而李世民却给其打了一套“太极”就化解了 。首先他布置了一些疑兵,其次还亲自带了几个人去和颉利可汗谈判,大致内容就是:你过来不就想要钱吗,给你便是,但是如果你想进长安,那你来吧,看看你还回的去吗?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直接给突厥颉利可汗整蒙了,没办法,拿钱走人 。李世民这种应对策略足以看出其不光有勇更加有谋,非常精准的摸清了突厥的脉,然后巧妙的用点钱将其送走了事,这种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真是厉害 。
在第一次与突厥交锋后,李世民对待边疆突厥问题更加条缕清晰,直接采用了统一战线的方法 。啥意思?就是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李世民很清楚单纯用武力突厥是灭不完的,而且频繁的征讨代价太大,不如搞分裂,从内部让他们瓦解,那不就容易了吗 。这招真的够狠的,因为突厥也和匈奴一样都是由多民族、多部落组合而成的,他们都有一个致命的通病就是团结程度 。
《史记·匈奴列传》也写过一笔对匈奴大军的评价“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见敌则逐利,如鸟之聚” 。
- 汉武帝为何需要金屋藏娇
- 唐僧师徒不管走到哪 为什么都没有碰到语言障碍
- 诸葛亮隐藏的阴谋是什么 刘备为什么到死都没发现
- 汉武帝为什么处死钩戈夫人
- 汉武帝为什么怕窦太后
- 古代人是不是一辈子都没去过县城
- 古代老百姓是不是一辈子都很难出个县城
- 六安的六到底读liù还是lù?其实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确定了
- 赤壁之战曹操手下那么多谋士为什么都没看出火攻计
- 卫子夫为什么能够得到汉武帝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