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过程有多难?环境恶劣还连考好几天( 二 )


考试当天 , 天亮考生就点名进考场 , 解发脱衣进行搜检,带好笔墨、卧具、蜡烛、食物等进去 。考生为了能找到一个好位置,开门进场的时候,是一个个往里面跑 。1253年南宋临安科考的时候,考场内发生踩踏事件,导致十多人死亡 。
乡试大多在农历八月,所以叫“秋闱”,八月天气尚热 , 中暑得病经常有之 。厕所就在每排号房尾部,酷热之中,加上臭气熏天 , 临近厕所的这个号房,也被称为“臭号” 。光绪年间,有一位倒霉的考生,就不幸在“臭号”被熏得生病了,直接交了白卷 。
会试多在农历二月,叫“春闱”,这时天气还冷,为了防考生作弊,往往规定衣饰简洁、只能穿单层的鞋袜,毡毯不能有里子,身穿薄衣单鞋 。明英宗天顺七年,因为天气寒冷 , 巡逻的士兵生火取暖,引发火灾,因为号房的门是锁着的,考生无法逃脱 , 竟有九十多人被烧死 。
考场条件差,连水都没得喝,有的考生为了止渴甚至喝墨汁,难怪说读书人肚子里,都有几滴墨水 。

古代科举考试过程有多难?环境恶劣还连考好几天

文章插图
3、巨大的精神压力除了身体的苦,考试中要承受的最大痛苦还是精神之苦,长时间处于高度压力之下 。劳碌过甚,容易头昏目眩;得失之念过重 , 则可能神经错乱 。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比喻:刚进去的时候,拿着一个篮子,就像是乞丐;点名的时候,被呼来喝去 , 就像囚犯;在号房里考试的时候,一个个伸头露脚,好像秋末的冷蜂;考完出来,神情恍惚 , 就像出笼的病鸟;等待发榜的时候,坐卧难安,像被绳子绑住的猴子;听到自己没考中,面如死灰,就像中了毒的苍蝇 。
【古代科举考试过程有多难?环境恶劣还连考好几天】虽然古代科举对考生来说是一件十分困难且艰苦的事 , 但科举对当时的社会影响以及意义还是十分深远的,在《中国考试制度史》这本书中就描写了科举让整个社会都充满了争先向上的风气:而清朝科举停废之后 , 社会的学习风气大变 , 不光是纨绔子弟,就连贫寒子弟也不读书了,因为没有盼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