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城墙外面的土地不修成斜坡?

我们知道 , 古代的城墙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为了防御外敌,而很多人看到的城墙,不管是一些历史遗迹,还是影视剧当中的场景 , 城墙外面的土地 , 一般都是平地,这对于攻城的人来说自然是很方便的了,那既然如此,为什么古人不把城墙外面的土地修成斜坡的样子,这样一来攻城的敌人岂不是会很吃力 , 就能够很有效的保护城池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为何古代城墙外面的土地不修成斜坡?

文章插图
1、经济、技术等条件不支持合川钓鱼城之所以能够成为“城墙外是斜坡”的典型个例,首先仰仗的就是完美的天然地理优势 。而实际上,没有地理优势的依靠,想要修建大型工事,就需要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
古代的科学技术条件并没有那么的发达,没有挖掘机、装载机等等 , 修建工事必须依靠双手来进行,而这吃苦受累的最终都是百姓 。
就如万里长城这个伟大工程,虽然它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但是这背后耗资巨大,先不说究竟花了多少资金,光是人力就动用了70万的百姓,不少百姓都在修建工事的时候丧命 。
就如修建长城一般,想要修建城墙外的斜坡也并不是一件易事 , 一座城池少说也有几万或者是几十万人口,城池的面积不可小觑,想要动工修建“斜坡”,可能需要全员上阵 , 这其中所耗损的劳动力与修建而成的“斜坡”根本不能够相比 , 最后很有可能是弊大于利 。
除了人力之外,物力和财力也根本不可能支持开展这样的工程 。在古代,建筑材料的价格是非常高昂的 。
就比如我们熟知的石灰,这是修建陵墓和宫殿的常用材料 , 一般人根本就使用不起这样的材料的 , 不然古代的百姓怎么都住的是普通泥土制成的房子呢?
从专业角度来说的话,石灰是商周秦汉时常用的建筑材料 , 西汉时期又出现了三合土 , 这是使用石灰、黄土和沙子混搭而成的,到了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糯米灰浆,这个建筑材料一直沿用到了元明清时期 。
而糯米灰浆这一建筑材料的制作工序是非常复杂的,它的主要材料是糯米、石灰、藤桃汁、河砂等等,甚至,有时候还需要再往里面加上蛋清和动物血 。
【为何古代城墙外面的土地不修成斜坡?】这里面的每一样材料放在古代的经济条件下,价格都是非常高昂的,如果使用这些东西来修建“斜坡”的话,性价比一点儿也不高 。
先不说这“斜坡”能不能够完美的抵御敌人袭击,很可能在没建成前就把国库亏空了,等到敌人真的来时 , 就没有多余的资金支持战争的各种物资消耗了 。
为何古代城墙外面的土地不修成斜坡?

文章插图
2、防御作用着实有限对古代的军事防御系统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在古代,凡是提到要修建城池防御工程,就是“深挖壕沟”亦或是“加固城墙”等 。
而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古代的劳动人民生活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条件下,但这也仅仅是相对现代的科学技术条件而言的 。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人民的智慧也是难以想象的,他们会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为战争需要制作一切可使用的工具 。比如战国时期就开始使用的“云梯”,又比如魏晋年间出现的“六轮车”等 。
“云梯”,顾名思义就是一般的梯子,古人在作战攻城时会借助“云梯”爬上城楼 。而这还仅仅是一般的攻城工具,魏晋时期出现了六轮车驱动的大家伙 , 它可以直接在城墙上滑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