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谋略不输张良,为何后世多赞扬张良贬低陈平?

陈平和张良,都是刘邦的谋士,但是很显然张良的名气和名声,都比陈平要高出很多,张良被誉为是谋圣,但陈平却很少有人了解了 。但其实在当时 , 陈平的谋略其实是不输给张良的,可以说两人势均力敌,不相上下,但是为什么不光是后世,包括刘邦也是如此,都是经常赞扬张良 , 却对陈平没有什么表扬的话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陈平谋略不输张良,为何后世多赞扬张良贬低陈平?

文章插图
1、刘邦为何夸张良不夸陈平因为惧怕树大招风,陈平不热衷于被人夸赞 。
陈平既有自知之明,又审时度势,采取低调做人、低调做事的姿态,不希望成为关注焦点,不希望成为众矢之的 。常言道,既生瑜,何生亮?作为谋士 , 陈平何尝不是生活在张良的阴影中 。
虽然楚汉战争中“鸿沟背盟”和“韩信为王”两大战略决策 , 都是陈平与张良共同谋划后献给刘邦的 。但是 , 在人们心目中,功劳都是张良的,仿佛陈平就是用来陪衬张良的 。难怪人们有这种看法,我们来比较一下人们对二人的观感:张良出身韩国贵族家庭,却始终伴随沛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却不居功自傲 , 恬然引退 , 在人们心目中就是个无欲则刚的道德完人;陈平则曾是衣食无着的贫寒子弟 , 据说在家时就品德不佳,起义后换了几个东家,都不被重用,到了汉王刘邦这里突然飞黄腾达,众人都有突兀之感 。
实际上 , 张良对刘邦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后者登基之前,而陈平则是贯穿前后,尤其是在诛除诸吕、匡扶汉室之事上,居功至伟 , 比起张良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人常说,树大招风,陈平这种出身的人出将入相,肯定会招来许多人的不服和忌恨,就连他那副美男子的皮囊,也成了他的罪过 。
陈平是个务实主义者 , 有君王信任,手握朝政大权,享用着实实在在的巅峰体验,又何必在乎有多少赞誉声呢?陈平才不愿意为名声这种身外之物所累呢!对于陈平的贡献,汉高祖刘邦和汉文帝刘恒是心知肚明的 。
陈平善用诈术,不适宜大肆张扬,否则,适得其反,有损君臣形象 。
楚汉战争最要紧的关头 , 汉王一方有点持不住劲了,此时,陈平为刘邦出一奇策,离间项羽与谋士范增关系,并使范增在被迫离开楚营后疽发背上而亡 。用计除掉心头之患,在两军交锋中实属正常,无可厚非 。可是,战后人们议论此事,多少会觉得汉方对长者心狠手辣,于是会把矛头对准陈平——实际上,他只是个定计人,受益者是刘邦 。
还有一事,陈平立功 , 但刘邦不愿意提起 。刘邦被匈奴30万大军围困在白登山,水泄不通,危在旦夕 。关键时刻还是陈平的招数救了刘邦:他不知她用了什么手段,打通了匈奴阏氏也就是单于老婆的关节,结果是单于居然将铁桶阵打开一角,放走了刘邦君臣 。这故事太蹊跷了,细节绝对保密,除了刘邦陈平,无人知晓 , 两千年后也不解密,否则 , 就会变成汉朝的“水门”“伊朗门” 。
陈平私德有亏 , 无伤大雅,若是大加宣扬,也有损其形象 。
陈平投奔刘邦后,地位迅速蹿升,先拜了都尉,做了参乘,后又升作了亚将 。于是就有人红了眼,连周勃灌婴这样的老将都来发难 。其实也难怪 , 苍蝇不叮无缝蛋,陈平自身也真是有些毛病 。比如 , 到处传说他有盗嫂之事 , 他自己又解释不清 。他在军中收受将领贿赂一事却是坐实了的:送钱多的人所得好处多,反之就少,甚至遭受排挤打击 。刘邦若是大事肯定和赞扬陈平,又会立刻有人端出这些事情来砢碜陈平,其实 , 也是砢碜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