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单于庭龙城遗址被找到在哪?( 二 )


发现这一摩崖石刻后,考察队进行了拓片、照相等工作,并对石刻文字作了仔细的核对和辨识,最终确认了该摩崖石刻的20行约260多个汉字中的220多个汉字,确定该摩崖石刻即为东汉永元元年班固所作的《燕然山铭》 。这是东汉永元元年窦宪率领汉军大破北匈奴,登上燕然山南麓、勒石纪功的摩崖文字,反映的是东汉与北匈奴之间所进行的最后一场大战的内容 。
这篇《燕然山铭》,在南朝刘宋范晔撰著的《后汉书》和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选》中都收录有全文 。《后汉书·窦宪传》记载,这一地点距离东汉的北部边塞已达“三千余里”,也就是超出于华夏之国疆界之外相当遥远 。汉军退兵回朝之后,国内也就鲜少有人再能身历其地,瞩望观瞻 。天长日久之后 , 这一石刻所在的具体地点也就不被世间知晓 。此外后人对这类古代的碑刻文字,也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怀有浓烈的兴趣 。这篇《燕然山铭》既然已经见诸《后汉书》和《文选》这两部普遍通行的著述 , 内容开卷即得,人们也就更不会特别着意于原始的石刻了 。
1954年内蒙古包头墓葬中曾出土“单于天降”瓦当,泥质灰色,径17.1厘米,圆形 , 边轮宽,筒部残留一部分,现藏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 。

匈奴单于庭龙城遗址被找到在哪?

文章插图
3、天子单于瓦当是什么意思瓦当俗称瓦头 。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是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先秦两汉“瓦当”是古代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 。
汉代出现了文字瓦当 , 多作篆书 , 依文字内容可分为宫苑、官署、祠墓、宅舍、吉语、纪事等几大类 。汉代建筑瓦当内容有吉祥语如“长乐未央”、“长生未央”、“与天无极”等,也有标明建筑物名称与用途的 。
“单于天降”瓦当中的“降”是个多音字 。“降”有两个含义:读jianq,诞生,降生;读xiang,降服,使驯服 。有专家考证,在汉代以前上百种古籍数千万字中近百个“天降”连用的语句里,“降”只读作“jiang” 。“单于天降jiang”,是匈奴天神信仰的表达 。
一些历史专家认为“单于和亲”、“单于天降”都是古代民族和解之义 。《前汉书·元帝纪》:“虖 ( 呼 ) 韩耶单于,不忘恩德,向慕礼仪 , 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陲,长无兵革之事” 。
然而汉代瓦当“四夷尽服”瓦当的出现却让一些学者认为 , 此类瓦当意味着当时的各种蛮夷都向汉朝称臣 。同理,“单于天降”或为单于向天朝降服之意 。而通过此次蒙古国“天子单于”瓦当的出现,“单于天降”或读jiang的可能性更大 。
西汉初期,匈奴不时侵扰内地 , 掠夺财物和人口,威胁到汉朝政权稳固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经过十余次较大的战役 , 击退了匈奴 。此后汉王朝历代对匈奴用兵,取得了对匈奴的优势 。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成南北二部,南部匈奴建庭五原塞(今内蒙古包头),依附东汉称臣,被汉光武帝安置在河套地区 。汉朝派匈奴中郎将率兵保护,并每年给归附的南匈奴一定的粮食、丝帛等物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