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为什么会以地名自称 这些称呼有何讲究

古代文人一般除了本名以外 , 还有很多别称 。例如韩愈的别称就有昌黎先生、韩吏部、韩昌黎等 。生活在河北的小伙伴应该会好奇,昌黎是地名,如今隶属河北省秦皇岛市,韩愈为什么会拿一个地名当自称呢?其实这些名字都不是随便起的,用地名自居的人也不止韩愈一位 。今天就准备跟大家讲讲,古人的别称到底有哪些究竟 , 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来了解看看,肯定能帮你增长一些小知识 。

古代文人为什么会以地名自称 这些称呼有何讲究

文章插图
1、地名指称这个包括郡望、出生地、居住地、任职地等 。
唐代文学家韩愈 , 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他常以“昌黎”自称 。昌黎(今辽宁义县)系韩氏望族所在地 , 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
唐代柳宗元,人称“柳河东” 。“昌黎”、“河东”等地名,均为家族的“郡望” 。
所谓“郡望”,“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 。
“郡望”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 , 并以此而别于其他的同姓族人 。
古代以籍贯或出生地称人以示尊敬,这叫作“地望” 。
古代文人为什么会以地名自称 这些称呼有何讲究

文章插图
例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人称“张曲江”;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和明代戏曲家汤显祖都是江西临川人,故分别被称为“王临川”、“汤临川”;清初学者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 , 被称为“顾亭林”;清末康有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袁世凯河南项城人,被称为“袁项城”等 。
另外 , 称李鸿章为“李合肥”、翁同龢为“翁常熟”、梁启超为“梁新会”等,皆以籍贯相称 。
还有用任职之地的地名来称人的 。
汉代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 , 世称“贾长沙”;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 。晋代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唐代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主簿 , 世称“贾长江”等 。
古代文人为什么会以地名自称 这些称呼有何讲究

文章插图
2、官爵指称 , 包括官名、封号等官爵指称属于尊称,别人或后人使用这类称呼,是为了表示对被称呼者的尊崇和敬仰,但被称呼者本人却不可使用 。
用官名相称,多用简称或加以缩减 。如汉代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太傅”;班固曾任兰台史令,因称“班兰台”;蔡邕曾任左中郎将 , 因称“蔡中郎”;东汉马援曾任伏波将军,世称“马伏波”;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等 。
用封号相称的 , 例如汉代投笔从戎的班超曾被封为定远侯,世称“班定远” 。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曾在晋代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唐代张说封燕国公 , 故称“张燕公”;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封鲁郡公,故称“颜鲁公”;宋代王安石曾封荆国公,故称“王荆公”;司马光追封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 。
古代文人为什么会以地名自称 这些称呼有何讲究

文章插图
3、行第指称所谓行第 , 就是某人在家族中排行的次序 。
唐人行第不是按一父所生兄弟长幼排序,而按同一曾祖父的堂兄弟(或堂姐妹)出生先后而定 。唐人诗文集常有以行第(排行)相互称呼的例子,如《别董大》《送元二使西安》《与元九书》《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答王十二》《问刘十九》之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