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张掖银武威的由来( 二 )


金张掖银武威的由来

文章插图
5、第五种说法,则是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谢继忠教授撰写的《浅谈“金张掖”、“银武威”的由来》一文 。该文用历史、经济与民俗的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合理的推理和解释 。该文的出发点和灵感来自清代甘肃巡抚元展成于乾隆六年正月二十二日(1741年3月9日)给皇帝写的一道奏折,奏折上说:“臣现在清理通省田赋,渐次就绪 。查甘肃地处边陲,山多田少,凡实在可以长年耕种之地俱经照例升科 。其科则有分晰金、银、铜、铁者 , 有分晰川中山坡及川平陡坡者,大概总以金、银川地为上等,山中平坡地为此等 , 铜、铁陡坡地为下等 。征赋亦各有差 。”这几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甘肃用来征收赋税的土地分金、银、铜、铁4等;在上等川地中,又可分出“金”、“银”2等;在下等陡坡地中 , 又可分出“铜”、“铁”2等 。谢继忠教授在分析了清代河西走廊赋税征收的标准,以及张掖、武威的土地与赋税征收情况和张掖、武威的人口状况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个结论,其中包括三点:张掖属‘金’等的土地比武威多;武威属‘银’等的土地 , 数量更大一些;张掖缴纳的赋税多于武威,由此便衍生出了“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 。通过元展成的奏折内容这一历史依据也说明,用金、银、铜、铁的等级,表达人们对一些地方水土条件与富庶程度的认可,是河西走廊特有的一种表述方式 。
由于没有史料印证,那么辩论便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毫无意义 。前面《河西见闻录》说到“在河西官场”流行“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那么,我们不妨再从官方的角度进行简单的梳理和分析 。明时期 , 张掖为陕西行都司及甘肃镇的治所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廷对甘肃镇战略地位重新审视,认识到了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国防地位 , 于是将陕西行都司治所西移至甘州(今甘肃张掖),使其便于东西兼顾,并根据敌情,迅速作出反应 。这样,甘州便成为明代甘肃镇的“总会之地”,是明代经略甘肃的大本营 。清时期,张掖为甘州府治所,甘肃提督统军驻地 , 节制凉州、肃州、西宁、宁夏四镇总兵 。可见 , 无论是明朝,还是清代,张掖在军政建制的地位上要高于武威 。如果是官方对张掖、武威进行赞誉 , 则必然是张掖在前,武威在后,自然便有“金张掖”、“银武威”的称号 。
金张掖银武威的由来

文章插图
以上是“金张掖”、“银武威”来历的几种说法,看上去都言之有理,有根有据 。由于缺少历史记载 , 任何一说都能自圆其说,难以辩论说服 。看来,要想找出历史的答案,还要不断挖掘史料,不断研究和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