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古代的羽毛笔是怎么做的?和我国的毛笔有什么区别?( 三 )


2、东西方不同的自然观念
毛笔背后所体现的文化 , 是一种注重整体的自然观的体现 。中国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包含在了每一个汉字中 。从书法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大局观念,无论是细节还是整体 , 都是大局的一部分 。“道法自然”,中国式哲学中,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羽毛笔背后的文化,是一种追求效率的自然观 。古代欧洲人选择羽毛笔,体现出了他们片面追求效率 , 忽略美感的一种特点 。羽毛笔并不耐用,但制作羽毛笔却比制作毛笔快得多 。同样的,在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时候,羽毛笔代表的是效益最大化,是如何从自然界中最有效地攫取资源 , 而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

欧洲古代的羽毛笔是怎么做的?和我国的毛笔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4.社会的差异毛笔和象形文字(汉字)是不可分割的,同样,羽毛笔和拼音文字是紧密结合的 。古代中国和古代欧洲也存在着巨大的社会差异,这跟毛笔和羽毛笔的选取 , 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可以说,在历史的发展中,书写工具反向影响了文字本身 , 文字对于社会形态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
1、大一统和毛笔之利
在汉朝人选择了毛笔作为主要书写工具之后 , 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先秦的篆体文字与汉朝的隶书非常不同——两者字形、笔画很不一样,篆体现代人很难辨认 , 隶书对现代人来讲辨认无困难;并且篆体基本上笔画粗细一致,隶书笔画是粗细不同的 。
这是因为,篆体多以刀笔书写,所以粗细一致 。并且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已经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篆体文字 , 和当时群雄割据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大一统” , 这种文字演化必然会使得中国大地上出现许多种完全不同的文字 。
隶书出现之后,使得汉字变成了一种更加易用的文字,并且将汉字字变革得更适合用毛笔写字 。客观上加快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形成了全国性的文化网络 。对中国维持“大一统”,保持民族性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便发音变化,语法变化,书籍文字的传承不会变化 。
2、羽毛笔和“巴别塔”
根据文献可知,拉丁字母和英文字母、意大利文字母基本一致,和法语字母、德语字母也非常相似 。但是在西罗马帝国解体之后 , 欧洲各国很快就分化出了不同的语言 。这和他们所使用的拼音文字不无关系 。
团结就是力量,是一个真理 。《sj》中也有巴别塔的故事,众人本来合力劳作建塔,一天众人的语言突然不能互通 , 于是众人便分道扬镳,互相斗争,混乱不堪,塔也建不成了 。拼音文字就是具有这种不稳定性——某个词的发音变化,必然导致文字变化,而拼音文字会助长这种变化,直到同一种语言分裂为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 。
羽毛笔对拼音文字来讲,只是一个工具 。羽毛笔本身只是为了提升效率、提升实用性而产生的,一开始就是文字语言的附属品 。因此,羽毛笔的影响,是不断强化拼音文字的不稳定性,让欧洲形成小国寡民的局面 。诚然,小国寡民也有优点,不全是缺点 。中世纪欧洲各国混战的情况,致使当地百姓们生灵涂炭,可以说,这跟羽毛笔导致的“巴别塔的倒塌”不无关系 。
欧洲古代的羽毛笔是怎么做的?和我国的毛笔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5.总结毛笔代表东方汉字,羽毛笔代表西方拼音文字,在笔的诞生历史上,东西方一开始就注定选择不同的道路 。在这之后,毛笔的使用,为中国书法的诞生和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创造了璀璨的书法艺术 ,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国“大一统”的统一精神做出了贡献 。而羽毛笔在西方,始终是作为一种写字工具在使用 , 书法艺术建树不多,同时也没有上升到精神层面,反而是在某种意义上,导致了中世纪欧洲诸国混战的乱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