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明知唇亡齿寒,为何还要联合蒙古灭金?

“唇亡齿寒”的道理我们都懂,是古人用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来比喻一些与时局有关的事情 , 如果要举个例子的话 , 南宋和金国之间就是如此 。当时对南宋虎视眈眈的可不只有金国,金国灭掉了北宋,占领了宋朝很大的地盘,对于南宋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敌人,但是在灭金这一方面,南宋却联合蒙古一起灭掉了金国,这虽然看起来是一件好事,少了一个敌人,但是蒙古却可以专心对付南宋了,后来的结果我们也知道,南宋被蒙古所灭 , 建立起了元朝 。南宋和金国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唇齿一样 , 金国灭了南宋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但是为什么南宋却还要进行这样的策略呢?
当年,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国,虞国一位大臣向国君劝谏说:虞、虢两国 , 就像是嘴唇和牙齿的关系 , 如唇亡 , 齿必寒 。但虞国国君并未听从劝告,最终晋国在灭了虢国以后,也把虞国给灭了 。
在后来的历史上,“唇亡齿寒”的故事,又不止一次的发生过 。仅在宋朝时期 , 就发生过至少两次:一次是北宋的“联金灭辽”,导致北宋也在随后被金所灭;另外一次则是南宋的“联蒙灭金”,结果金亡后 , 南宋也重蹈了北宋的覆辙 。
但是,如果我们还原宋金战争最后20年的历史就会发现:南宋的选择其实与北宋有本质区别,看似违背“唇亡齿寒”的道理,但实际上却是十分明智的 。

南宋明知唇亡齿寒,为何还要联合蒙古灭金?

文章插图
1.宋朝历史上的两次“唇亡齿寒”公元1127年 , 北宋都城开封被金军攻破,徽钦二帝被俘,一个曾经锦绣繁华的王朝就此终结,史称“靖康之变” 。北宋之所以被金国轻松所灭 , 除了其自身腐朽没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外部原因,那就是宋徽宗不顾“唇亡齿寒”的道理,选择了“联金灭辽” 的昏招 。
在此以前,宋辽之间已近百年无战事,维持着和平友好关系,然而宋徽宗好大喜功,竟想通过金国的力量消灭辽国,以重金买收中原故土——“燕云十六州” 。
对金国来说,一个外强中干的辽国倒下了 , 暴露在他们眼前的却是更加臃肿无力的宋国 。丛林法则讲究弱肉强食 , 此时金国不撕毁合约南下攻宋 , 更待何时?而反之,如果宋徽宗当年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支持辽国抵御金国,或许不一定能阻止两国相继覆灭的悲剧发生,但起码能延缓整个历史进程 。
历史没有假如,但却可以重演 。在将近一百年后,作为北宋延续的南宋,一样面临着这样一个生死抉择:铁木真统一了蒙古以后 , 开始了南下灭金战争 , 并且如当年的女真人一样摧枯拉朽、势如破竹 。
南宋既可以选择“联蒙灭金”,也可以选择“联金抗蒙” 。对于第一种选择,有“联金灭辽”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金国一旦灭亡,蒙古的下一步动作肯定是灭宋;如果“联金抗蒙”,或许两国还有生存的可能 。而南宋的最终选择 , 仍然是“联蒙灭金” 。历史的走向也与上次几乎完全一样,在金国灭亡后,蒙古撕毁合约,南侵攻灭南宋 。
【南宋明知唇亡齿寒,为何还要联合蒙古灭金?】虽然从结果上看,北宋和南宋的选择,都造成了“唇亡齿寒”的局面,也最终演变出相似的历史结局 。但从过程中看,北宋和南宋的选择,又是大不相同的 。与北宋的昏招迭出相比,南宋的选择是明智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回溯宋金战争的最后20年,并详细分析之 。
南宋明知唇亡齿寒,为何还要联合蒙古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