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宋史》的记载,宋代的农民们 , 就常在冬天寻找蝗虫滋生地 。《治蝗全法》也总结了宋代以来“据虫除卵”的经验:凡是蝗虫虫卵滋生的地方,地上都常有无数像蜂巢一样的小孔 , 必须果断挖土铲除 。明清年间,人们更开发出了原始“农药”,比如“百步草浓汁”和“陈醋混合液”,专用灭杀虫卵 。
但这种找虫卵的办法,以北宋沈括等名臣的叫苦说,简直就是累断腿 。有时累死累活刨虫卵,第二年蝗灾还是汹涌而来 。到了明朝年间,人们更明白一个事实:种地其实比找虫卵更能杜绝隐患——垦荒除蝗法 。
严格说来,垦荒除蝗法其实起于元代,以《农书》记载,元朝的农民们,就常垦荒种植芋桑等作物,用以抵抗蝗灾 。发展到明朝时,更有了系统的操作:滋生蝗虫的地方,都是“涸泽”地区,必须要将其改造成为农田,在垦殖的过程里,通过各种方式杀灭掉虫卵 , 同时种植绿豆豌豆等蝗虫不吃的植物,用于蝗灾时的备荒口粮 。
文章插图
在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里,这种“垦荒除蝗法”不但有了完整记录 , 更随着《农政全书》的享誉世界,流传于欧美各国 。对西方近代的病虫害防治研究,也提供了重要影响 。
但话说回来,上面这几个办法,虽说各个靠谱,可在古代的科技条件下 , 这些办法也只能做到缓解灾情 , 把粮食损失降到最低点 。一直到现代社会,世界各国运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 , 才能够勉强控制蝗灾 。叫这个可怕灾害,看似离现代生活比较远 。某些“吃货拯救蝗灾”的调侃,更可以说是对病虫害灾难的严重无知 。
可是,就是在科技条件有限的古代 , 坚强的中国人,依然世代更新着治蝗灭蝗的经验,勇敢面对着每一次灾难 。这样的智慧与勇敢,恰是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
- 美国黑人在非洲黑人眼中是怎样的?
- 非洲人为什么宁愿饿死也不种地?
-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安理会应及时调整和取消不适应形势需要的对非洲国家制裁措施
- 中国古人吃狗肉吗?古人一般吃什么肉?
- 非洲有长城吗?解密约鲁巴环形墙
- 历史上最大的动物有多大?解密远古巨型生物
- 非洲岛屿发现中国明朝时期墓穴是怎么回事?600年前非洲为何有明朝人?
- 冥王星上的巨型蜗牛是怎么回事 是外星生命吗
- 为什么非洲没有强大的国家
- 哥斯达黎加巨型石球真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