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岁的任溶溶,曾经是小孩,永远懂小孩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蒋肖斌
任溶溶刚刚过了100岁生日 。
孩子们可能记不住这个老爷爷的名字 , 但这不妨碍他们热烈地读着《安徒生童话全集》《彼得·潘》《夏洛的网》《长袜子皮皮》《小熊维尼》……哦对 , 还有那俩活宝——“没头脑”和“不高兴” 。 也不知道爬了半个多世纪的楼梯 , 他俩有没有赶上忘装电梯的225 层的那场戏 。
|100岁的任溶溶,曾经是小孩,永远懂小孩
本文图片

孩子的父母 , 甚至父母的父母 , 可能也是读着任溶溶的童话长大的 , 这么一说 , 就显得比较沧桑 。 不不 , 不要这样 , 100岁的任溶溶大概沾染了笔下童话主人公的神秘能力 , 童心童趣 , 从未因为年龄增长而消逝 。
任溶溶1923年出生于上海 , 在广州念私塾和小学 , 1938年回到上海 , 在一家英国人办的初中念书 。 学校除了国文、中国地理等课程 , 其他都是英语授课 , 这为他长大后成为翻译家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 1942年 , 任溶溶考入大夏大学念中文系 , 但喜欢外语的他 , 仍在课余跟他的中学同学、著名翻译家草婴学习俄语 。
不是每一个作家在起点就深谋远虑 , 任溶溶说 , 自己从事儿童文学纯属偶然 , 从小到大压根儿没想过 。 只是在1941年 , 他看了左拉的小说《屠槌》后很感动 , 将其改编成剧本 。 他的一个朋友想把剧本拿到圣约翰大学演出 , 没想到家中着火 , 剧本也被烧掉了 。 任溶溶与文学的第一次触电 , 卒 。
1947年 , 一个在儿童书局办《儿童故事》杂志的大学同学 , 请任溶溶帮忙翻译 。 任溶溶答应下来 , 跑到位于上海外滩的别发印书馆找资料 。 这是他第一次看到那么多装帧精美的外国童书 , 其中迪士尼的书更让他爱不释手 。
从此 , 任溶溶开始翻译儿童文学 , 《小鹿斑比》《小飞象》《彼得和狼》……都译自迪士尼的英文原著 。 他还自费出版了一套彩色童话书 , 收录这些作品 , 这是他的译作处女作 , 由此用了“任溶溶”的笔名 。 其实 , 任溶溶原名任根鎏 , 后来改为任以奇 , 而任溶溶也确有其人 , 是他女儿 , 他挪来己用 。
任溶溶选作品 , 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经典的外国儿童文学 。 这些能流传不衰的作品 , 往往有一个共同特征 , 就是有趣 。 当时也有人找他翻译别的作品 , 但任溶溶只爱儿童文学 。
上世纪50年代 , 任溶溶还翻译了不少儿童诗歌 , 俄国的叶尔肖夫 , 苏联的马雅可夫斯基、马尔夏克、楚科夫斯基、米哈尔科夫、巴尔托 , 意大利的贾尼·罗大里……这些作家的诗歌经由任溶溶的译文 , 来到中国孩子身边 。
1958年11月 , 《少年文艺》的封面是两个孩子的漫画头像 , 一个叫“没头脑” , 一个叫“不高兴” , 作者任溶溶 。 据说当时编辑催稿如催命 , 只给了任溶溶两个小时时间 。 而上班总要拐到南京西路的咖啡馆喝一杯的他 , 就在喝咖啡的时间里 , 写下了这个5000字的童话 。
这部童话在1962年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 , 成为几代人的童年共同记忆 。 里面有一句经典的“套娃”台词:“你不高兴跟他玩 , 他可是不高兴你不高兴跟他玩 。 ”
曾有人问任溶溶 , 为什么要搞儿童文学?他说 , 因为儿童文学就好像在跟小孩子聊天、讲故事 , 而自己喜欢随便聊天 , 也喜欢用大白话创作 。 任溶溶曾很自信地说:“我是最适合搞儿童文学的 。 ”因为他深知自己的性格——开朗 , 活泼 , 几乎没什么事能让他忧心忡忡 。
任溶溶也从来不辜负自己 , “文革”初期他就被“靠边站” , 于是有空自学了意大利语 , “文革”后期电台里开始教日语 , 他又跟着学日语 。 任溶溶很得意 , 这两门语言后来都用上了 , 他从此成为一个能用英、俄、日、意大利等多语种为孩子讲故事的翻译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