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是如何被神化的?( 三 )


慈禧太后也常吃人参 。从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到次年九月 , 300多天的时间里 , “共用噙化人参二斤一两一钱 。”
清朝皇帝还时常用人参赏赐大臣 。如大学士嵇曾筠请求回乡养?。〉巯铝钌痛腿瞬?0斤;大学士傅恒在金川领兵作战,水土不服,乾隆帝赏赐人参3斤 。清朝的藩属 , 如暹罗国王、安南国王等 , 也都收到过人参这种特别赏赐 。
有了皇室带头示范,民间对人参“神效”的迷信一发不可收拾,有了“非参不治,服必完全”的执念 。

人参是如何被神化的?

文章插图
图:清朝人参的部分分类(来自于蒋竹山《人参帝国》)
(四)江南“温补”文化 , 迎合人参迷信
从乾隆时期开始 , 江南发展起一种古怪的补药文化 。如当时的医生徐大椿说:
“今则以古圣之法为卑鄙不足道,又不能指出病名,惟以阳虚阴虚、肝气肾弱等套语概之,专用温补,以致外邪入里,驯至不救 。”
徐大椿的批评非常到位——当然,他所说的“外邪入里”云云 , 也同样玄虚 。当时,很多江南医生喜开补药 。各种补药之中,最受欢迎的,又数人参 。
医界的这种风气,其实也是在迎合时人的人参迷信 。既然“都门诸贵人喜服人参,虽极清苦亦竭力购参以服之”——无论贫富,都相信通过人参温补,能治好痼疾 , 那么作为医生 , 最安全、最赚钱的办法,无疑就是开药时多开人参 。
此种温补风气之下 , 清朝还出现了一批“人参购买指南” 。陈烜《人参谱》、唐秉钧《人参考》、郑昂《人参图说》等介绍人参种类、产地、气味、功效,教人们如何分辨人参的真伪的著作,都是当时的养生畅销书 。在这些畅销书的运作下,人参出现了所谓“尖顶熟”“统顶”“条小”“统糙”“须条”“泡条”等上百种名目,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消费水平的购买者 。
清朝对人参的神化影响至今 。时下仍有很多中国人相信,人参是一种包治百病的补药 。其实,科学检测早已证实,被认为药效最强的参根,主要成分与胡萝卜相似;参根中的其他成分,在提取后也仅表现出很低的药性 。《美国国家药典》早在1937年删去了“参”(包括人参、西洋参) , 认为它们的医疗、保健价值只存在于中国人的想象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