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因为打仗的时候只知道照搬书上的兵法,不懂得实际运用,导致赵国最终惨败,自己也死在乱军之中,后来还落得一个“纸上谈兵”的笑话 。虽然现在看来这个词没什么问题 , 但是放在当时就很有问题了,因为造纸术是东汉时期才有的,也就是说东汉之后纸才成了普通人也用得起的东西,但赵括是战国时期的人,怎么会有“纸上谈兵”呢?
文章插图
确实,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用“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以至于成为了一个习以为常的说法 。但是我们从没想到的是,此事说的是赵括,然而在赵括所处的年代,并没有纸的发明 。那么纸上谈兵是怎么来的呢?
一、纸上谈兵的原文
纸上谈兵,我们都知道说得是赵国大将赵括因为只知道看着兵书打仗而不会灵活变通,导致自己大败,葬送了赵国大军 。也就是: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
关于赵括领兵一事,来自于司马迁的《史记》,里面写道:“赵括自少时学兵法 , 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 , 奢不能难 , 然不谓善 。”
这个就是说,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 , 一说到领军打仗的事情 , 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打过他 。赵括曾经和父亲赵奢讨论打仗的事 , 赵奢难不倒赵括,但是赵奢认为赵括的打仗水平不能说是好的 。
文章插图
此时有赵奢的说法,就是说赵奢认为赵括打仗水平一般,另有赵奢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 , 破赵军者必括也 。”
赵奢的话的意思是,打仗是你死我活的事情,但是赵括却把它简单化了 。如果赵国不让赵括当大将也就罢了,如果让他率军打仗,让赵军失败的一定是赵括了 。此时就有了一些我们所说的纸上谈兵的意思在其中了 。
另有蔺相如评价赵括说:“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这话的意思就说,赵括虽然能读懂兵书,但是不懂得灵活运用 。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纸上谈兵的意思了 。
因此我们看《史记》之中,司马迁虽然有表达纸上谈兵的意思,但是并未明确提出过纸上谈兵一词 。
文章插图
二、关于纸
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都是用竹简来记录文字 。有个成语叫做“学富五车”,此事说的就是战国时代的惠子 。此处的五车装的都是竹简,倘若是纸质的书的话,那么这个人的文采就太惊人了 。另外还有个词语叫做“刀笔吏”,形容的也是当时的小吏在竹简上写字,用笔写字,写错了就用刀子刮去 。
可见在赵括的时代,是不可能有纸的出现的 。赵括读的兵书也应该是属于竹简一类的书 。
后来经过考古,出土了一批“灞桥纸”,推测年代大约是在汉武帝年间 。但是当时的纸张非常昂贵而是使用起来效果不佳 。我们所了解的奇人东方朔当时向汉武帝上书的时候 , 就用了三千片竹简,这些竹简要两个人才扛得起,而武帝则花了二个月的时间才读完 。
【造纸术出现在东汉,为什么战国时期赵括就有纸上谈兵了?】由此可见当时虽然有纸 , 但是使用的人并不多 。
文章插图
因此根据我的推断,纸上谈兵一词属于后人构造的产物 。纸上谈兵的雏形应该是来自于宋代,因为宋人重文轻武,往往有文人带兵打仗导致大败的事情,因此有了类似于这样的话来形容文人 。因此最早不是来形容赵括的 。
- 如果要从武庙十哲中踢一个人出去,你觉得谁合适?
- excel如何筛选 excel如何筛选出相同内容
- 闭门羹和青楼有什么关系?
- 匈奴是现在哪个民族?
- 1980年属什么 1980年属什么星座
- 明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闭关锁国的劣势,为何清朝还要去效仿呢?
- 金字塔内挖出清朝人遗骸?这是怎么一回事?
- 1954年爱琴海海市蜃楼真的出现古代战士?什么原因是时空碰撞吗?
- 古代官员外出办事,如果被刺杀了朝廷会怎么办?
- 山东为什么没有出过一个皇帝?背后的真相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