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背后的大扇子有何用?为何在上朝出行的时候都会出现?( 二 )


开元中,萧嵩奏每月朔望,皇帝受朝于宣政殿,先列仗卫,及文武四品以下于庭 。侍中进外办,上乃步自序西门出 。升御座,朝罢,又自御座起,步入东序门,然后放仗散 。臣以为,哀仪肃穆,升降俯仰 , 众人不合得而见之 。乃请备羽扇于殿两厢 。上将出,所司承旨索扇 。扇合,上座定 , 乃去扇,给侍中奏无事,将退,又索扇如初 。令为常式 。
由此可知索扇制度的程序步骤、适用场合,把扇子作为屏障物蔽护帝王容颜体态,借助它的开启与闭合,实现“众人不合得而见之”的效果 。确立索扇制度旨在对皇帝威严的维护,是一项强化皇权神圣性的礼仪制度 。杜甫《秋兴》诗句“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麟识圣颜”,便是对唐代索扇制度的形象反映 。

古代皇帝背后的大扇子有何用?为何在上朝出行的时候都会出现?

文章插图
四、盛唐时期对仪仗扇使用进一步规范盛唐时期,皇帝出行时不再使用圆形华盖 , 代之以伞与雉尾扇相组合的仪仗 。雉尾扇仅为皇帝至亲王使用,品官均用团扇 。执扇的人均从唐代品官的族属中挑选,而且是“择少壮肩膊齐,仪容整美者” , 要求甚为严格 。回顾《洛神赋图》中的仪仗扇、《历代帝王图》中陈宣帝的仪仗扇,以及古代众多墓室壁画中的仪仗扇,无一例外都是由青壮男性执掌,身高、相貌也比较齐美 。所以《步辇图》中唐太宗左右各是柔弱宫女持扇侍立,这是非常值得怀疑的,抬辇的沉重工作更应是男性所为 。
盛唐时期对仪仗扇使用的进一步总结与规范,更加渲染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性,为后世仪仗扇制度确立了范式 。《新唐书》卷二十三《仪卫志》对唐代仪仗扇的使用有如下规定:
天子用雉尾障扇、小团雉尾扇四 , 雉尾扇八 , 方雉尾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