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亿年前恐龙墓是什么?

我们听说过很多墓葬,但是大部分其实都是人类的墓葬,至于其他种类的动物 , 我们也是很少听说了,更不要说恐龙这种早已经灭绝的动物的墓葬 。而就在最近,阿根廷竟然发现了一个2.2亿年前的恐龙墓 , 这就更令人震惊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古老的恐龙墓?恐龙墓中有多少恐龙,它们又都是怎么死的呢?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

2.2亿年前恐龙墓是什么?

文章插图
17日,阿根廷科学家宣布在阿根廷西部发现了一座2.2亿年前的恐龙“墓地” , 其中大约有10只恐龙的化石 。
据报道,该处“墓地”位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以西1100公里的圣胡安,这些化石于去年9月出土 。
【2.2亿年前恐龙墓是什么?】阿根廷古生物学家马蒂内兹(Ricardo Martinez)表示 , 在这里挖掘出了大约10只恐龙的化石,而且几乎没有沉积物,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
马蒂内兹表示,这些化石将近有2.2亿年的历史,由于所属年代是人类所知不多的时期 , 因此更加深了它的重要价值 。
由于发现恐龙化石的地点直径和深度约为一两米,科学家猜测那里可能是一处水源 , 而在大旱灾时期,恐龙们可能在寻找水源的时候,因饥渴而集体在该地点死亡 。
2.2亿年前恐龙墓是什么?

文章插图
延伸阅读
恐龙(英文名:Dinosaur),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 。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
1841年 , 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
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 。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 。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 。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 。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如今仅存鸟类,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可“鸟类属于恐龙”的说法 。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 。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
2.2亿年前恐龙墓是什么?

文章插图
恐龙整体而言的体型很大 。以恐龙作为标准来看,蜥脚下目是其中的巨无霸 。在漫长的恐龙时代 , 即使是体型最小的蜥脚类恐龙也要比它们栖息地内的其他动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脚类则比任何出现在地表的动物都要大出几个等级 。
大部分的恐龙要比大型蜥脚类恐龙还小得多 。现有的证据表明,恐龙的平均大小在三叠纪、早侏罗纪、晚侏罗纪和白垩纪都不断变化 。大部分兽脚类恐龙的体重在100到1000公斤之间,而全新世的掠食性肉食动物则多半在10到100公斤之间 。恐龙的体重估计值,大多介于1到10公吨之间 。伦敦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个研究指出恐龙的体重平均值约在100公斤左右,而新生代的哺乳类体重平均值多在2到5公斤之间 。
从现有的状况较好的骨架来看,最高和最重的恐龙是长颈巨龙(Giraffatitan brancai,原名布氏腕龙) 。长颈巨龙的化石在1907年至1912年间发现于坦桑尼亚 。从多具大小相近的个体所组合而成的骨架模型,现正展示于柏林洪堡博物馆 , 该模型高12米,长22.5米,预期活体的重量在30到60公吨之间 。最长的恐龙是27米长的梁龙 , 是在1907年发现于美国怀俄明州,现展示于宾州匹兹堡的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