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要实行宵禁制度?( 二 )


古代为什么要实行宵禁制度?

文章插图
到了唐朝中后期,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宵禁制逐渐被打破 , 夜市开始出现,尽管朝廷曾下令禁止,夜市仍在不断发展,这一情况从中晚唐诗人的诗中也可以看出,王建的《夜看扬州市》诗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平时日,犹是笙歌彻晓闻 。”张祜的《纵游淮南》中也写道:“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可以看出此时夜市的繁华,宵禁令在商业繁盛的地区已逐渐松弛 。
到了宋代 , 由于人口的增加,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 , 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就曾诏令开封府:“今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可见宋朝初年对于夜市开放时间还是有所限制的 , 到了北宋中后期,随着人口的进步增加和商业的发展,为了满足市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夜市在时间上就没有限制了 。
宋代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中写到:“夜市直至三更?。?才五更又复开张 , 如要闹出,通晓不绝 。”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汴京夜市的繁华 。
古代为什么要实行宵禁制度?

文章插图
宵禁制度在晚唐五代的松弛到其在北宋的废弛,是中国城防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宵禁制度的取消改变了当时的商业形态,促成夜市的发展,使商品贸易的时间变长,刺激了消费品市场的繁荣 。市民娱乐的愿望得到了重视,而随着市民阶层的繁荣而崛起的民间娱乐业得以长足发展,以满足普通市民娱乐的文艺需求 。这一时期迅速生成并繁荣的市民文化也成为唐宋时期文学演进的驱动力 。
明清时,也有宵禁的规定 , 但这时法律上称为“夜禁” 。在规定更加明确,一更三点敲响暮鼓,禁止出行;五更三点敲响晨钟后才开禁通行 。在二、三、四更在街上行走的 , 笞打四十下(京城五十下);在已更夜禁后、五更开禁前不久犯夜的,笞打三十下(京城四十下) 。疾病、生育、死丧可以通行 。
夜禁规定的推出是为了维持治安,然而在实际效果上却往往大打折扣,适得其反 。
【古代为什么要实行宵禁制度?】利玛窦就曾写道:“各个城市都有千百名更夫在街上巡夜 , 按规定的间隔敲锣 。尽管如此,而且街道都有铁栅并且上锁 , 宅院被夜贼抢劫一空的事还常常发生 。这或许因为更夫本人就是盗贼,或者是和盗贼合伙 。经常失盗的结果是再要用人来监视更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