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会实行宵禁制度,意思就是禁止百姓在夜间出门活动,这个规定感觉还是挺奇怪的,为什么不让百姓在夜间活动呢?名义上是为了防盗、维持秩序,但真正目的是为了稳固统治者的政权 。宵禁被当做一种必须遵守的秩序,一般夜晚比较容易发生行刺事件,或者某国重要的人物会选择在夜间出逃 。如果实行宵禁那么行刺者就没那么容易隐藏了 , 想要在夜间出城也更是不可能 。这样一来 , 虽然牺牲了百姓在夜间活动的自由,但保证了统治者的最高利益 。
文章插图
“宵”是夜晚 , “禁”是禁止的意思,古代统治者颁布宵禁令,禁止民众夜间活动,目的是为了防盗,维持治安,以维护其统治,正所谓:“夜禁之设,所以弥盗也!”而违反宵禁令的人轻则拘禁,重则就地正法 。
宵禁令古已有之,在《周礼·秋官司寇》就有列“司寤氏”一职专门负责夜禁事宜 。西周在取代商朝后,总结了商亡的教训,认为要想统治稳定,关键就是建立一套从上到下的伦理纲常秩序,所以周公制定《周礼》,而禁夜(宵禁)就是其中一种,这是因为在古代传统的农耕文明中,始终遵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习惯,这种习惯也就成了宗法秩序的一部分 。《周礼》规定:“掌夜时,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 。但这个并不具有强制性,典型的例子就是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各诸侯国已经不遵守什么《周礼》了 , 《史记》就曾记载说:魏襄王时期,“魏国人民之众 , 车马之多 , 日夜行不绝” 。伍子胥在逃离楚国时,也是“夜行昼伏” 。
重新把宵禁搬出来的是法家,如商鞅在秦国变法的一项重要举措 , 就是百姓出入需有官府发放的凭证公验,城市中夜间严禁随意外出,加强治安,严格四民界限 , 严禁混居,这些都是为了加强统治需要(夜间易失火易产生骚乱),只有社会秩序稳定 , 国家才能强盛 。
秦汉时期,宵禁的目的依然是为了国家稳定,毕竟古代生产力有限,夜间管理十分不便,所以就人为的将“时间停止”,也就是规定所有人只能白天活动 。有人说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防盗贼 , 其实是不对的 。因为根据出土的居延汉简记载:“禁吏毋夜入人庐舍捕人”,也就是说汉代宵禁是连官府的捕吏也不能在夜间闯入罪犯家中缉捕罪犯的 。
文章插图
汉朝以后直至唐朝,宵禁目的进一步抬升到了整个城池的防御 。这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城池的构筑开始实行“嵌套式封闭结构”,也就是说城池的四周城墙只不过是城池的第一层防御,城内的封闭结构属于第二层防御 。什么意思呢?以唐朝长安城为例,长安城内宫城、皇城、坊、市分别是封闭的空间,实行城门、街门和坊门共同启闭的制度 , 这样既可以提升城池防御水平 , 又可以把城内的人分割包围在们彼此熟悉的小环境内,避免有人在城内趁夜起事 。
汉代宵禁由执金吾负责, 《史记》中写道:“宿卫郎官分五夜谁呵, 呵夜行者谁也 。”甚至大将军李广“从人田间饮”,回来也不能夜行 。
到了唐代,也有“京城内金吾昏晓传呼 , 以戒行者”的规定,当时的商业活动都在白天进行,到了夜间 , 居民只得闭门不出 。
唐朝的《宫卫令》中有规定:每天晚上衙门的漏刻“昼刻”已尽,就擂响六百下“闭门鼓”;每天早上五更三点后,就擂响四百下“开门鼓” 。凡是在“闭门鼓”后、“开门鼓”前在城里大街上无故行走的,就触犯“犯夜”罪名 , 要笞打二十下 。如果是为官府送信之类的公事,或是为了婚丧吉凶以及疾病买药请医的私事,才可以得到街道巡逻者的同意后行走,但不得出城 。当时的城市人也少,推行这项政策并不困难 。
- 真正的九层妖塔为什么只挖了两层就没挖了?
- 宋朝为什么没能延续唐朝军事上的强大?
- 产妇拉肚子 产妇拉肚子饮食要注意什么
- 童装设计 童装设计师需要具备什么
- 明十三陵中,为什么第一个打开万历皇帝的墓
- 唐僧肉既然能长生不老,李世民自己为什么不吃一口?
- 林平之为什么要杀了妻子岳灵珊?他如何下的了手?
- 沙僧打碎的琉璃盏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玉帝会如此生气
- 古代行军打仗上万人上厕所是如何解决的?用的什么方法?
- 古代农耕民族为什么比游牧民族富有?两者经济结构有何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