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秀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陆秀夫是南宋名臣,和文天祥、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 。陆秀夫从小才思敏捷 , 文人中很少有人能超越陆秀夫 , 就连他的老师都称他不一般 。陆秀夫的仕途之路还算顺利,但当时宋朝却处于危难之间 。崖山海战宋军大败,导致南宋灭亡 , 陆秀夫最后背着赵昺投海自尽,年仅44岁 。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了解陆秀夫的事迹,这次就简单介绍下陆秀夫的生平,看看这位抗元名臣究竟有着怎样的一生 。

陆秀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章插图
一、初露锋芒
陆秀夫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把家迁徙到了镇江,等到陆秀夫稍大以后,就跟随本乡的两位孟先生读书学习,孟先生的学生经常有百余人,但他单单指着陆秀夫说:“这小家伙不一般呐” 。后来也确实证明了这位孟先生说的话 。
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陆秀夫考上了进士 。李庭芝镇守淮南时 , 听说了陆秀夫 , 就将他招致到自己的幕府中,当时天下人称搜罗人才最多的,以淮南李庭芝为第一名,号称“小朝廷” 。
陆秀夫才思清丽,在当时的文人中很少有能够赶得上他的,而且他的性格沉静,不苟求被别人知道 , 每当幕僚们到官署请见 , 宾主共欢同乐,只有陆秀夫一人默默地不发一言 。
有时在府中举行宴会,在宴席上 , 他总是正襟危坐,矜持庄重,很少与人交往,等到上级考察他的事务时 , 他总是都治理得很好,李庭芝把他招入麾下后更加器重他,即使调任官职 , 也不让陆秀夫离开自己,自从他到李庭芝幕府中 , 曾三次进升 , 直到主管机宜文字 。
陆秀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章插图
二、步入仕途
【陆秀夫是一个怎样的人?】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 , 李庭芝任淮东制置使,提升陆秀夫为参议官 。
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边防紧急,幕僚大多逃走了,只有陆秀夫等几个人没有离开 , 后来李庭芝向朝廷举荐陆秀夫,因此他被任为司农寺丞,屡次升迁,直到任为宗正少卿兼代理起居舍人,而李庭芝可以说就是陆秀夫的伯乐 。
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陆秀夫以礼部侍郎身份到前线讲和 , 还没有到达,敌人就又反悔了 。二王到温州,陆秀夫与苏刘义 , 追随二王而去,派人召回了陈宜中、张世杰等,于是大家共同拥立益王于福州,进升为端明殿学士、签发枢密院事 。
陈宜中因为陆秀夫长期在军队里,熟知军务 , 每当有事都征求陆秀夫的意见然后办理,陆秀夫也全心全意为他参谋,言无不尽 。
不久因议事与陈宜中产生矛盾,陈宜中指使谏官上奏弹劾陆秀夫并罢免了他 , 张世杰责备陈宜中说:“这都是什么时候了,还动辄让台谏官弹劾人?”陈宜中非常惶恐不安,急忙又召回了陆秀夫 。
陆秀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章插图
三、秉持朝政
当时君臣流亡海滨,大小政事都疏于治理,杨太妃垂帘听政 , 与臣下说话还自称为奴,每当群臣朝会的时候,陆秀夫仍端持着手板,俨然像过去上朝一样,有时在行程途中,凄然泪下 , 用朝衣拭泪,衣服都湿透了,左右的人为他所感染都无不悲痛欲绝 。
因井澳大风的原因,益王惊惧而死,群臣都想借此机会离开,于是陆秀夫说:“度宗皇帝有一个儿子还在 , 把他怎么办呢?古人中曾有过仅凭借一旅即成就中兴的,而我们现今百官都在 , 还有数万军队 , 上天如果还没想灭绝大宋,难道就不能凭此振兴国家吗?”于是与众大臣共同拥立卫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