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晚年有什么矛盾?两人竟产生隔阂

李白和杜甫都是唐朝十分伟大的诗人 , 很多人好奇李白和杜甫的关系,两人都如此有才能 , 那他们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其实李白和杜甫算有一定交集,但友谊并没有那么深厚 。李白和杜甫作诗的风格相差很大,而且两人所处的时期也有一定区别 。后来杜甫定居长安城,李白则开始了自己游历的生活,两人便逐渐疏远 。不过据说李白和杜甫晚年出现了一些隔阂,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

李白和杜甫晚年有什么矛盾?两人竟产生隔阂

文章插图
一、杜甫对李白之死漠视之蹊跷
李白于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冬天入永王李粼幕府,有《别内赴征》三首 ,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永王东巡歌》等诗纪其事 。李白又一次胸怀高远,以为可以大展宏图,可以实现毕生之志了 。岂料永王初衷为争夺帝位,其谋被识破,至德2年2月永王兵败,李白逃奔彭泽,被捕入寻阳狱中 。11月,被定罪长流夜郎,途中获赦 。转辗两年,旧疾复发,来至当涂,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 。但沉疴不治,于代宗宝应元年11月卒于当涂 。时杜甫在成都,有《寄李白二十韵》一诗 。诗云“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之句,可见对李白的病状了如指掌 。声名闻于天下的李白之死,应该是当时诗坛的大事件,杜甫应当知道 。但他对李白之死却没有任何表示,这是很让人疑惑的事 。而就在李白死后的几年间,杜甫的几位至交好友先后辞世,却得到了杜甫不同形式的凭吊怀念 。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8月4日房琯病卒于阆州,杜甫往吊,并写有祭文,沉痛至哀 。后写有《别房太尉墓》一诗,抒发哀悼怀念之情 。次年,郑虔死于台州,苏源明死于长安,对这两位千里之遥的亡友,杜甫都有诗哭悼之,写有《哭郑司户、苏少监》和《怀旧》 。如《怀旧》诗云:“地下苏司业,情亲独有君 , 自从失词伯,不复更论文 。”又次年正月,高适病死于长安,杜甫很悲伤 , 在《闻高常侍亡》中写到“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 , 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 。”4月,严武死于成都 , 杜甫有诗哭之 。《哭严仆射旅衬》诗云:“一哀三峡暮,遗后见君情 。”以后还写有《八哀诗》相挽 , 另有《哭严仆射归梓》诗 。代宗大历四年(769)的时候,杜甫流寓湖湘,至潭州时,遇友人韦之晋死,他有诗哭之 。这时距李白之死已过去了近七、八年,我们依然未看到杜甫对李白的哀挽诗作 。是杜甫把李白忘了吗?还是写的悼亡诗失传了呢?看来都不是 。他连韦之晋这样的一般朋友都会倾吐思念之情,何况李白和杜甫早年建立了天下皆知的友谊呢 。而且如果杜甫有怀悼李白的诗,不会轻易散佚的 , 如果他对李白还怀有从前的感情 , 下笔定会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至文,就更不会不翼而亡的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一个信息,这两位诗坛巨擘之间,一定发生了重大的隔膜,甚至龃龉 。因为以李杜早年交谊之深,对比杜甫的冷淡漠然,是令人十分惊异的,也是无从解释的 。
李白和杜甫晚年有什么矛盾?两人竟产生隔阂

文章插图
二、李杜早年交往之深挚
李、杜这两颗诗坛最耀眼的明星是在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四月相会的,地点是东都洛阳 。李白当时因受长安奸佞群小的谗毁,被皇帝赐金诏许还山 , 向东开始了他第二次漫游 。杜甫则结束了在齐鲁一带的游历回到了算是故乡的洛阳 , 并住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下的“陆浑山庄” 。李白时年44岁,杜甫小李白11岁 , 正好33岁,都是人到中年,襟抱未开,而又目空一切,志存高远的年龄,对两人而言,这次订交,可谓忘年 。但毕竟是初识,未及深入 。李白不久离开洛阳去梁宋(今河南开封)一带 。杜甫随即跟到了梁宋 。这算是两人重逢 。这次相聚著名诗人高适也参加了 。三人相携游乐赋诗,畅饮高歌 。李、杜感情交谊大大加深 。李白不久前往齐鲁,杜甫又追随到了齐鲁,第三次与李白会面 。这时两人已情同手足 。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写道:“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可见情谊深浓 。李白也有诗回寄杜甫,表达思念之情 。所谓“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沙丘城下寄杜甫》)最后,这两位中国诗歌史上的顶级人物洒泪在齐鲁分手,各寻前程去了 。从此一别,竟成永诀 , 李、杜也就再没有见过面 , 两人的友谊和感情在以后的诗歌交往中加深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