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谷之战有多重要 直接奠定三国历史走向

其实整个三国历史的时间并不长,只有60年 。但在这段时间内 , 天下局势却是瞬息万变 , 每一场战役的结果,最终都有可能决定三国结局的走向 。那到了三国后期,魏蜀吴势力已趋近稳定,各方都在想办法扩大自己的力量,其中蜀国在丢失荆州后,国力逐渐衰落 , 各方条件都不如魏国还有吴国 , 如果不主动出击,可能最后会自取灭亡 。姜维时期,段谷之战是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虽然姜维军损失不算大,但战败后 , 姜维在蜀国内部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给此后被灭国埋下隐患 。

段谷之战有多重要 直接奠定三国历史走向

文章插图
1、吴蜀北伐说起三国时期的标志性战役,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起的便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则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 而夷陵之战算是彻底决定了三国的疆域和势力范围 。
但是除了上述的三大战役 , 还有一场战役也是影响深远 , 奠定了三国归于西晋的基础 , 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 , 他便是魏蜀之间的上邽之战 。
魏蜀吴三国的鼎立是以统一而非割据为最终目的,这是没有疑问的 。三国间谋求统一的第一次高潮 , 以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为结束标志,之后三国进入近二十年的休养生息阶段 。
而到了公元249年,魏国太傅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 , 成为魏国的实际统治者 , 魏国大权悉归司马氏 。
在这次政变两年后,司马懿便病死,其子司马师执政 , 此时的魏国内部对司马氏不满的人大有人在,此时魏国的精力全部集中于国内,这给了蜀、吴两国进取中原的契机 。
而蜀吴也刚好这个时候完成权力交替 , 在吴,公元252年,孙权病逝,其幼子孙亮即位,辅臣诸葛恪掌控朝局面 。
在蜀 , 公元253年 , 一直反对北伐的大将军费祎,竟莫名其妙地被刺客刺杀,北伐派姜维上台辅政 。
于是,诸葛恪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姜维为了实现丞相北伐的意愿,两人都决心趁着魏国政权交替混乱的实际进行北伐 , 于是“北伐”的大幕重新开启 。
段谷之战有多重要 直接奠定三国历史走向

文章插图
2、要地陇西在这场北伐战役中 , 魏国属于权臣篡权,在其国内必然造成新旧势力的站队和分化问题,必然加剧国内的乱局 , 出身曹魏功勋贵族家庭的夏侯霸,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降蜀便是明显的标志 。
与此相反,吴、蜀则是分别由在国内享有崇高威望,且无比积极进取的姜维和诸葛恪辅政 , 在他们看来魏国的乱局是天赐良机会 。
于是 , 吴国的诸葛恪率先发起了对魏国的反攻,公元252年,十月,新辅政的诸葛恪即率众进攻魏国 , 并于十二月大败魏军,斩获颇丰 。
此战后 , 诸葛恪可谓是志得意满,开始轻视魏国 。于是公元253年,诸葛恪开始谋集全国之力大举伐魏,并派遣使者前往蜀汉 , 和蜀汉的辅政大臣姜维达成东西共举的协议,双方一同讨伐魏国 。
不过,虽然都是诸葛家的人,但是诸葛恪明显比诸葛亮差远了,刚愎自用的诸葛恪根本没有准备充分就轻敌冒进了 。
结果围困新城的时候久攻不下,而吴军则因为暑湿疾疫死者大半,诸葛恪被迫退军 。因为此次失败导致诸葛恪的威望大失 , 所以 , 回朝之后诸葛恪为掩饰过错更加独断专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