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临|累登春晚数十次,却因一句话被索赔1亿,如今的郭冬临怎样了?( 二 )



据郭冬临后来回忆 , 当时家中的境况十分尴尬 , 似乎一夜之间曾经常见的那些甜甜的糖果、温暖的饭菜就消失不见 , 取而代之的是每日没有几粒米的“清粥” , 生活几乎无以为继 。
幸而当时郭父在熟人的介绍下 , 得以去一个厂里打工 。
那段日子里 , 郭家三兄弟每天最期盼的时间就是父亲下班的时间了 , 因为终于又一次可以吃到美味的糖果 。

这天父亲如往常一般为几个孩子带回了糖果 , 甚至比以往还要多出一些 , 年幼的郭冬临记得那天很开心 , 但却没注意到父亲看着他们吃糖时有些失落的眼神 。
次日下班时父亲没有按时回家 , 兄弟三人一直等着父亲归来 , 但直到有人喊郭母去厂子里都没能等回父亲 。
郭冬临后来说 , 那天看到曾经顶天立地的父亲哭着跪在一个人面前 , 嘴里念叨着:“我不能没有这份工作……”之类的话 , 回家后郭父郭母甚至还为此大吵了一架 。
后来小郭才知道 , 他们那天吃的糖果是父亲从厂里带出来的 , 但遭人记恨受到了举报 , 最终又一次失业下岗 , 一家人的吃穿用住也再次陷入窘境 。

那天的事情郭冬临始终记得 , 这也成了后来他不断努力的动力 , 推动他不断翻越一座又一座人生路上的高峰 。
“麻绳专挑细处断 , 厄运专找苦命人 。 ”
恰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 , 郭家又发生了意外 。 郭父在为人送货时 , 意外伤了腿 , 只能卧床养伤 。
小小年纪的郭冬临尚未品尝童年的味道 , 便被迫成为了大人 。
他开始跟着母亲和哥哥的步伐 , 全国各地奔波着 , 以卖艺来换取些许钱粮 , 以此走过难捱的春秋冬夏 。

也因为这段经历 , 据郭冬临在采访中的自诉 , 五岁开始已经算是开始从艺 , 年仅十岁便已经可以单独上台表演 。
直到后来家庭恢复正常 , 郭冬临开始追逐自己的学业 , 但学习之余他仍旧随同母亲上台表演 。
但也正因为那段难捱的日子 , 郭父郭母一直对小郭冬临心有亏欠 , 不想让儿子再次走上他们的老路 , 才想要阻止儿子报考艺术类院校 。

但郭冬临并没有郭父郭母以为的那般不能吃演艺事业的苦 , 反而他不论在校园里还是步入社会以后 , 都在不断努力去雕琢自己的演技 , 最终成就了今天家喻户晓的“小郭” 。
沉淀雕琢 , 敲定发展方向或许郭冬临天生就该从事演艺行业 , 或许少年的经历、哥哥的成功让他对表演有了十足的热爱 。
大学毕业后郭冬临直接考取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 在离家前郭冬临告诉爸妈:
“你们放心 , 我一定混一个名堂回来!”

带着一份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父母的承诺 , 郭冬临动身前往北京 , 开始了北漂生活 。
在北京人艺的时间里 , 郭冬临依旧努力 , 有演出就认真演出 , 没有演出便去排演话剧 , 锻炼自己的基本功夫 , 一心一意想要靠自己的本事闯出一片天 。
就这样郭冬临日复一日地钻研表演 , 苦练基本功 。

或许成功总会需要许多光阴的沉淀 , 郭冬临在北京人艺等啊等 , 他看着身边的朋友、曾经的同学一个个喜获成功的硕果 , 但始终没能等来属于自己的成功 。
整整在人艺煎熬等待了四年 , 第一次机会才向郭冬临招手 。
那年赵宝刚拉着王朔还有冯小刚创作了那部经典的《编辑部的故事》 , 京圈演员葛优、吕丽萍担任主演 , 该剧幽默搞笑 , 台词又十分有深度 , 至今有着经久不衰的影响力 。

令我们想不到的是 , 这是郭冬临第一次出现在荧幕上的时间 , 他在剧中扮演了一名很小的角色 , 只是几分钟的戏份连配角都不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