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之战发生于哪一年 导火索是什么

在我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东吴与蜀国联合北伐曹魏,在这其中,东吴有一场大胜利不得不提起 。这一场大胜利就是由诸葛恪所指挥的“东兴之战” 。在这场战役当中,东吴取得的战国远远找过了北伐时期的其他战国,甚至逼得曹魏不得不简化丧礼 。单从这一点来看 , 可想这场战争有多么的惨烈了 。那么接下来吾爱诗经网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东兴之战 。

东兴之战发生于哪一年 导火索是什么

文章插图
1、“东兴之战”的导火索“东兴之战”是在曹魏嘉平四年、东吴建兴元年(即公元252年),这个时候东吴刚刚出现一场剧变 , 孙权去世 , 他的小儿子孙亮成为东吴的第二任皇帝 。孙权给孙亮留下五个辅政大臣,分别是诸葛恪、孙弘、孙峻、滕胤、吕据 。其中诸葛恪是辅政大臣之首,他是诸葛瑾的儿子 , 诸葛亮的侄子 ,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东吴的栋梁之臣了 。
新官上任三把火,诸葛恪在执政初期的表现很好 , “罢视听 , 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用这些政策来安抚人心,取得其他人的支持 。另外诸葛恪又修筑了东兴大堤,在东兴堤左右的山上修建城池,各自留下一千守军,由全端、留略镇守 。这两个人物在现在来看好像没有什么名气 , 但是在当时也是名将子弟 。留略是留赞的儿子,全端是全琮的儿子 。从这些举措当中可以看出诸葛恪对东兴堤的重视 。
东兴堤在濡须水上,这里一直都是东吴和曹魏比较胶着的地方,算是双方的前线战场 。诸葛恪修筑东兴堤,就让曹魏群臣非常受不了,认为这是东吴的一次入侵的举动 。于是曹魏发动反击 。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 曹魏不仅派大军进攻东兴堤,还派出两支军队分别进攻武昌和江陵 。诸葛恪当然不愿意放弃东兴堤,也率领军队支援 。于是“东兴之战”就爆发了 。
东兴之战发生于哪一年 导火索是什么

文章插图
2、丁奉雪夜奋短兵【东兴之战发生于哪一年 导火索是什么】在“东兴之战”当中,诸葛恪是东吴的主将,不过关于他的表现的记载不多,而另外一个人物比诸葛恪更加亮眼,就是丁奉 。丁奉是“江东十二虎臣”之一,也算是大器晚成的典型 。此时他正与吕据、留赞等人作为先锋支援东兴堤 。
丁奉认为兵贵神速,即便已经是先锋 , 他还想要更快赶到东兴堤 。于是丁奉抛开吕据、留赞等人,率领自己麾下的三千军队赶赴东兴堤 。当时天气寒冷下起雪来,曹魏的军队在置酒高会 。丁奉看到敌人前部的士兵并不是很多,于是打算趁这个时候攀上东兴堤 。
东兴之战发生于哪一年 导火索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为了轻便一些,丁奉命令士兵都脱去铠甲,只戴着头盔;又放弃长兵器,只带短兵器 。这样一来丁奉的军队的作战能力当然会下降,但也受到曹魏士兵的轻视 。这倒是一个意外之喜 。敌人们哈哈大笑,松懈了防备 , 结果让丁奉一举登上东兴堤 , 攻破曹魏军队的前屯 。等到吕据等人感到,曹魏军队已经溃败 。
既然东兴堤待不下去了,曹魏军队就往后撤退 。之前曹魏军队是利用浮桥登上东兴堤的 。等他们撤退的时候,浮桥已经被东吴将领朱异毁坏掉 。曹魏的士兵陆战很厉害,但是水性非常差 。失去了浮桥就等于失去了生路 , 大量的士兵被迫跳入水中被淹死 。
东兴之战发生于哪一年 导火索是什么

文章插图
3、“东兴之战”的影响在“东兴之战”当中,几万的曹魏士兵阵亡 。这是三国中后期鲜有的战损 。在这场战役中,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是曹魏方面的主将 。虽然在这个时候司马氏已经逐步地控制了曹魏的政权,但是毕竟没有完全取代曹魏,所以司马师不敢轻易处罚其他人,将“东兴之战”的失败归咎于己 , 和其他曹魏将领没有关系,还削夺了司马昭的爵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