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壮士历史真实事件( 三 )


15日中午亚历山大下令爆破仁安羌油田 , 并再次电告蒋介石要求中国部队快速增援 , 因为油田的爆破行动需要到第二天即16号才结束 。
远征军司令罗卓英应英军请求,于14日派遣38师113团支援第1师侧翼;15日再调112团支援17师,掩护右翼;38师主力继续留守曼德勒 。
4月16日深夜 , 作间联队秘密进抵仁安羌东面,发现英军除第1师师部还在拼墙(pinchong)河南岸外 , 其余部队全部渡过河流撤离至北岸,于是决定发起进攻 。
17日早晨,作间联队分兵两路进攻,所属步兵第3大队向北进攻,击溃英军第1师所属一部,俘虏80余人,并封锁拼墙河唯一桥梁 。
主力部队则向公路线的三岔口进攻,切断交通,俘虏200多英军 。通过审问 , 日军得知第1师主力还在河的南面,并没有渡河撤退 , 因此日军决定继续进攻 。
在根据4月18日,远征军本部参谋向蒋介石汇报的电文中,远征军判断此间日军不过数百人 。但是根据日军的编制来计算,一个联队再加上一个大队的炮兵,人数应该在3000人上下 。
在刚开始英军求援时,发现远征军仅支援一个团的兵力,觉得太少因此又再次电告蒋介石,请求再排增援 。蒋同意,所以才再调112团支援 。
17号 , 作间联队下属步兵第2大队占领仁安羌外围交通结合处,并在此设置阵地,阻击远征军来援,同时也为防范英军撤退 。
还以第3山炮大队 , 扼守交通线,封锁一切对外通道,围困英军 , 等待师团主力合歼英军 。仁安羌一线英军被围困,无法突围 , 紧急向外界求援 。
外界英军听闻远征军113团已经抵达前线 , 军长斯利姆立即前往与团长刘放吾会见,并要求113团立即行动,营救被困英军,刘团长在通过无线电的方式请示师长孙立人后,率领部队向拼墙河行进,并做好战斗准备 。
临近夜晚,日军防守在北岸的部队在刘团长的进攻被击溃,此战英军还调集18吨轻型步战车12辆,火炮3门配合作战 。是夜,日军原驻守河岸阵地的指挥官向作间提议夜袭,未得批准 。
作间下令增兵第9中队,掩护联队主力北面,联队向南进攻,再将第3山炮大队调回协同作战 。

八百壮士历史真实事件

文章插图
2.3、 八百对四千
18日,113团在英军的火力支援下,向北岸驻扎的日军发起进攻,激战半日至中午时分,日军被击退,日第9中队被迫渡河撤离到南岸 。
刘团长下令乘势追击,第3营紧随日军身后,在渡过拼墙河后继续进攻日军,试图在此歼灭防守的日军但受到日军顽强抵抗,没有达成这一作战目标 。
而此时英军第1师从南面撤退仁安羌,随即向作间联队发起进攻,试图突破仁安羌一线日军战线 。后据日军记载,发起进攻的英军兵力大约在4000人并配以坦克大炮各15件,300多辆汽车 。
英军虽然攻势凶猛,但是一来仁安羌伏击地形复杂,属于丘陵一带极不适合坦克作战;二来英军士气低落反之日军情绪较为高涨 , 所以英军一直没能突破日军阵地,打通交通线 。
撤退中的英军被日军抓住机会,反击一次,士气更加低落,再加上退路被截断 , 英军紧急求援,希望远征军能够来此 。
日军第33师团在得知已经包围英军第1师主力后,加速行军并再次增兵,将师团所属214联队第1大队派遣过去,在18日晚与包围日军汇合 。其余增援部队也被命令务必于20日抵达仁安羌,围歼被围英军 。
18日得到支援的作间联队将部队集结整合,全部部署于仁安羌东北方向,此时日军兵力已经有一个步兵联队(整编)外加一个山炮大队,以及辅助工兵队和卫生队,兵力与被围英军相比并不占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