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东征、西征、南征和被罚在意义上是不同的,虽然说我们经常对向北方发起的战争叫做北伐,但是并不代表着北征不存在的 。相反在记载中使用的次数还是比较多的,只是在常见的历史故事中采用北征的比较多,二者的区分并不是十分的明显 。
文章插图
“征”的含义“征者,上伐下也” , 这是《孟子》中的解释 。所谓上和下,简单理解就是上级和下级,而在古代战争中指的是天子和诸侯,是天子讨伐反叛的逆臣 。征字有正当的远行的意思,延伸一下就是距离远的战争的意思,所以征战在这种意义上来说是正当的行为 。
是正义的上级对做错事情的下属的一种惩罚 , 在道义上是讲得通的 。在我国古代封建时期,尤其是自汉朝以后经过了儒家文化近两千年的熏陶,在儒家文化中崇尚天、地、君、亲,君仅次于天、地,君的命令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所以“征”这个字代表的是正义的战争 。
在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是因为儒家的思想和当时统一六国的行为是相悖的 。二者区分最明显的时候是在春秋时期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战争的发动和参与是需要很大的决心的 , 出师有名的征总是要多过声其罪的伐 。
文章插图
“伐”的含义而伐这个字,有击打和击杀的意思,是一个蕴藏攻击性的词,相反征有种征服,点到即可的感觉 。其实伐可以代表一切的战争,但是深究的话会发现伐这个字深深的体现了在战争中利益搏斗 。伐这个字在战争上代表的并不是战争的意义 。战争讲究出师有名,在这一点上征的战争名义是被大家认可的 。
而伐的战争名义是由伐的主动方决定的,战争的名目是由讨伐的主动方决定的,是不是具有正当的意义这就不一定了 。战争是国家之间利益的较量,自古以来成王败寇,话语权永远掌握在胜利方 。伐具有明显的攻击性,有维护正义讨伐失格一方的意思 。
所以讲到伐,自然占据道义的制高点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伐是涵盖征这个概念的 。在儒家思想上来说征和伐的区分明显,但是在其他地方二者并没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二者互换使用也是说得通的 。
文章插图
历史上著名的北伐战争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北伐
诸葛亮的北伐,其实是讨伐中原,刘备为汉室后人,曹操作为汉室重臣却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汉室江山 。作为汉室后人的蜀汉,讨伐曹魏,匡扶汉室 。汉朝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策略以来,更加推崇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中对臣子的要求是忠,孝 。
曹操作为汉朝臣子,挟天子为不忠不义之士,所以刘备命诸葛亮出兵讨伐,更为名正言顺 。诸葛亮先后发动了五次北伐战争,虽然战争中蜀国收获颇丰,但最终依然由于各种因素退兵,而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可分为:两次大型全面战争(第一次北伐,第五次北伐) 。
一次中型区域战争(第四次北伐);两次小型局部战争(第二次北伐,第三次北伐) 。而刘备作为汉室后人,诸葛亮北伐以匡扶汉室诛灭曹贼的名义出征 , 师出有名,是为正义之师 。所以被称为北伐而非北征 。
文章插图
宋太宗时期的雍熙北伐
北宋雍熙年间(公元986)发动的北伐战争其实是一次失地收复的北伐战争 。后晋时期,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为保疆土完整,人民安康,宋太宗赵光义毅然决定出兵北伐,夺回失地 。雍熙三年,宋太宗集二十万大军 , 兵分四路开始了伐辽之路 。
- 十字军为什么东征 起源于哪个国家
- 十字军东征的过程是怎样的
- 十字军东征与犹太人什么关系
- 帖木儿重创奥斯曼土耳其之后为何不顺势将其灭了,反而是返回东征大明呢?
- 蒙古帝国西征时三大军事统帅都是谁?
- 玉龙杰赤大屠杀是怎么回事?蒙古西征残酷战争之一
- 如果亚历山大东征到秦国,秦兵能抵抗马其顿方阵吗?
- 埃莉诺如何断送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的?
- 蒙古西征有多残暴?看看怎么对待女俘虏的就知道了
- 古代战争有东征、南征、西征,为何北却说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