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尔元帅在法国解救了13万德军,为何不久之后便辞去了西线总司令?( 二 )


更重要的是,为了争取时间,不分白天和黑夜的后退 。尽管负责掩护的部队顽强抵抗 , 但盟军的猛烈进攻,合围圈是越来越小,必须抓住时机,尽快撤离 。撤退是惨烈的,盟军飞机不停地轰炸,通往德国的道路 , 挤满了被打坏的车辆、火炮 。

莫德尔元帅在法国解救了13万德军,为何不久之后便辞去了西线总司令?

文章插图
自莫德尔8月15日接管西线指挥,20多万被围部队开始撤离 。尽管“法莱斯口袋”里的德军损失了7万人,但一周之内,还是有13万人冲出了包围圈 。有人称之为德国版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 也正因为这些有生力量,将西线的战事延后了4-5月 。
莫德尔再一次充当了“救火队员”,成功地挽救了西线德军的命运,德国上下备受鼓舞 。尽管由于蒙哥马利的“私心”,致使巴顿的第3集团军被要求停止前进 , 让德军有机会撤出 , 但依然不能抹灭莫德尔的功劳,他成为盟军公认的悍将 。
莫德尔元帅在法国解救了13万德军,为何不久之后便辞去了西线总司令?

文章插图
但大势所趋,不是靠一两位“战术家”就能扭转的 。
按照德军统帅部的要求,退下来的德军在塞纳河一线建立防线 , 但亲临现场的莫德尔十分清楚,没有重装备的德军无论如何也守不住,他将目光放在了400公里以外的“齐格菲防线”上,并暗暗地做着准备 。其实 , 这也是无奈之举 。
【莫德尔元帅在法国解救了13万德军,为何不久之后便辞去了西线总司令?】首先,放弃巴黎 。与盟军的正面作战已经是顾此失彼、自身难保了,而法国庞大的抵抗组织也从“地下”转到地面 , 在各个城市开始攻击德军,甚至在巴黎形成武装暴动的局面,这对莫德尔来说 , 无疑是“雪上加霜”,他要继续撤退 。
莫德尔元帅在法国解救了13万德军,为何不久之后便辞去了西线总司令?

文章插图
其次,美军装甲部队的快速机动能力远远超过苏军 , 再加上绝对的制空权,莫德尔的“弹性防御”战术毫无用武之地 。在他看来,只有大踏步的后撤 , 拉开盟军补给线的距离,使德军的补给更及时,才能有机会坚守住防线并反攻 。
更让他为难的是 , 德军统帅部答应的30个师和500辆坦克迟迟不到位 。西线的德军没有能力与盟军抗衡,当务之急,能将剩下的部队带回“齐格菲防线”就已经不错了 。也就是说 , “有人还有胜算,如果没人只能是死路一条 。”
莫德尔元帅在法国解救了13万德军,为何不久之后便辞去了西线总司令?

文章插图
德军撤退之快,超出了盟军的最初判断 。他们以为对手会采取“阶梯式”的防守模式,但莫德尔根本没有坚守的意思 。于是 , 美军只得派出飞机在其后方袭扰,延缓德军的撤退速度,而地面部队加紧追击 。此时的德军完全是无序的、混乱的撤退 。
随着土伦、马赛港口的解放 , 盟军90万人在南部登陆,并与巴顿的部队汇合一起 。德军一路溃逃,一连串的失败 , 让士气跌到谷底的官兵们越来越狂躁,失败情绪在军中迅速蔓延,尤其是不服从指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 莫德尔的指挥也不好使了 。
莫德尔元帅在法国解救了13万德军,为何不久之后便辞去了西线总司令?

文章插图
但是,他一再向德军统帅部提议退守“齐格菲防线”,同时建议由龙德施泰德担任西线总司令 。莫德尔认为 , 这位老帅在军中的威望是很高的,可以说是德高望重,只有他“出山”,才能“镇住”当前混乱的局面 。
当然,德军统帅部对莫德尔一再撤退,也早就没了耐性,同意他的建议并继续担任B集团军群司令 。至此,莫德尔仅仅只当了18天的西线总司令,就“主动请辞”了,一方面他对混乱的局面没有信心去把控 , 另一方面也是“回天乏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