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对于纳粹德国来说,已经完全失去了发动战争的摧枯拉朽之势,在各个地区都在承受着盟军和苏联的大反攻 。“撤退”一场在这一年当中成为了常用词 。德军统帅部决定启用“赋闲”在家的莫德尔,去“收拾”东线的残局 。
他不负众望,在北方解救出20万德军;在南方接替曼施坦因的指挥,又帮20万德军“脱困”,并身兼两大集团军群司令 。俨然就是德国的“救火队员”,哪里有危机,他就出现在哪里 。现在,他是德军统帅部最信任的人 。
文章插图
西线战局每况愈下,莫德尔又来到法国“救火” 。
在东线的成就,也为其赢得军事生涯的最大辉煌 , 不仅晋升为陆军元帅,而且成为非官方的“东线总司令”,这让喜欢战争的莫德尔十分享受这份快感 。当通知其前往法国时,从他的内心来讲,还是有种踌躇满志、跃跃欲试的感觉 。
但到了法国后,情况并不乐观 。首先 , 盟军的实力比苏军更强 。依靠强大的美国支持 , 登陆的盟军拥有更先进的武器装备,整个西线德军只有100辆坦克,不到600架飞机,而盟军前锋就有2000辆坦克,作战飞机更是超过了14000架 。
文章插图
这种近乎20倍左右的火力差距,注定西线的德军几乎没有什么能力与盟军抗衡 。登陆后的美军,以惊人的速度向法国内陆推进,7天之内就占领整个布列塔尼半岛,严重威胁B集团军群的退路 , 其前锋直指巴黎 。
其次,德军兵力明显不够 。战役初期由于误判,德军遭受严重损失,再加上部署西线的德军,大多是一些“老弱病残”、战斗素养不高的士兵,一旦遭到攻击,就会迅速溃散或投降 。仅有的几支精锐部队,在如潮的盟军面前 , 也很难维持战局 。
文章插图
更让人心烦的是,法国有比苏联更强大的“地下军”组织 。他们的活动能力更强 , 破坏交通、提供情报 , 甚至有组织地进行抵抗,俨然就是一个庞大的抵抗组织 , 有章法、有策略,这让德军常常举步艰难、焦头烂额 。
不管怎么说,莫德尔到了法国,再次像东线那样 , 成为德军的“救火队员” 。在德军统帅部看来 , 凭借他卓越的防御天赋,希望将战局稳定下来 。不仅让他担任西线总司令 , 而且还兼任B集团军群司令,成为西线权力最大的人 。
文章插图
莫德尔的当务之急 , 是解救出更多的部队 。
踏上法国领土,莫德尔就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各个部队了解情况 。在西线,制空权完全掌握在盟军手里,德军白天不可能展开行动,B集团军群已损失16万人 。更要命的是 , 盟军布置的“法莱斯口袋”里,几乎囊括了西线全部的德军 , 他必须想办法解救他们 。
一是,将前线情况形成报告,请示撤退 。要知道,德军统帅部让他到法国是稳定战线,而不是撤退 。他曾在东线违令撤退,被解除了集团军司令职务,这个教训必须吸取,但莫德尔认为不能消极固守,请示上级必须撤退,并得到了许可 。
文章插图
二是在没有形成包围前,部队大踏步撤退 。莫德尔立刻命令部队开始撤离,并要求所有能动的装甲部队发起反冲锋,迟滞盟军进攻,掩护大部队撤退 。同时,允许撤离的部队可以丢掉所有重装备,轻装撤离,越快越好 。
- 蒙古人征服莫斯科是怎么做到的?为何希特勒跟拿破仑不行?
- 曼不群,古不帅,莫不攻,隆不在分别是什么意思?
- 萨莫奈战争对古罗马的影响
- 如果莫斯科失守 那么苏德战争及二战结局会改变吗
- 希姆莱为什么不是元帅
- 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区别是什么
- 德国输给了莫斯科的冬天 如果没有冬天德国能赢吗
- 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 为何日本没有出手帮助
- 莫德尔为何被称为防御大师
- 斯大林死守莫斯科是盲目自信还是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