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晋之战是怎样的?五万魏军战胜五十万秦军

在我国的地图上,黄河与洛水分割成出来了一块类似三角形的地带 。这个地方的土地非常的肥沃 , 物产也十分的丰富,是连接关中平原与河口地区的咽喉要地 。在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这块位置被称之为“河西地区” 。在秦国征服西戎之后,若是想要与其他六个争雄 , 那么就必须要先夺取河西地区 。三晋分家之后,魏国压缩在河东地区,亟需拓展生存空间 。秦魏两国为了河西地区,在三百多年中大打出手 。在这些尸积如山、血流漂杵的战争中,尤以秦惠公发动的阴晋之战最为惨烈 。

阴晋之战是怎样的?五万魏军战胜五十万秦军

文章插图
在《吴子 励士 第六》中有这样两段文字:
“行之三年,秦人兴师 , 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 。”
“于是武侯从之 。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 。”
区区52个字 , 记录了战争的经过 。然而在《史记》及其它史料中,均未提及此事,令人疑惑不解 。
阴晋之战是怎样的?五万魏军战胜五十万秦军

文章插图
【阴晋之战是怎样的?五万魏军战胜五十万秦军】当时,魏国经过李悝变法,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魏文侯又任用吴起,进行军事改革,使得魏军的战斗力大幅提升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认为时机成熟,任命吴起为大将,展开了军事行动,目标直指河西地区 。魏军势如破竹,先后攻占了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南)、洛阴(今陕西省大荔县西南)、郃阳(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等城池 。公元前408年,魏军兵锋直指郑(今陕西省华县),秦军难以匹敌,西渡洛水,沿河修筑防线,并筑起重泉城(今陕西蒲城县东南)作为战略支撑 。至此,魏军尽占河西地区 。魏文侯设立西河郡 , 在国相翟璜的推荐下,吴起担任西河郡首任郡守 。
秦国不甘心失败,多次组织军队反扑,均遭失败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急于收复河西地区,他组织了50万大军,计划毕其功于一役 。按照秦国规定 , 年满16岁的男子,就要进行兵役登记,直到60岁才能退役 。服役期限为一年 。国君可以根据战争的需要,随时征召适龄男子入伍参战 。这意味着每个秦国男子,既是农民,也是战士 。秦军大队人马渡过洛水,向河西地区进军 , 大战一触即发 。
阴晋之战是怎样的?五万魏军战胜五十万秦军

文章插图
秦军直扑战略要地阴晋(今陕西华阴县东) 。此地扼守东西交通要道 , 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秦军此次志在必得 。在箭弩的掩护下,城外大批秦军使用各种攻城器械,对阴晋发动潮水般的攻势 。城内的魏军一边冒着雨点般的箭弩,一边凭城抵抗,顽强支撑 , 固守待援 。大风潇潇,征尘滚滚,战死的秦军在城墙下垒成了堆,阴晋依然在魏军的控制之下 。
魏国手中有两张王牌 。一是坚固的城池,它为魏军提供了居高临下的进攻优势,同时 , 消耗了秦军的士气和体力 。二是一支驻守在西河郡,名为“魏武卒”的重装步兵部队 。这是吴起的军事改革的重要成果 。
“武卒”的选拔条件相当苛刻,据《荀子议兵篇》记载: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 , 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 。”
入选“武卒”的士兵必须戴着头盔 , 身着保护上身、髀部、胫部的铠甲,手执长戟,腰悬铁剑,携带强弩和50支箭 , 以及三天口粮,在半天之内急行军一百里后,能迅速投入战争 。按照这一标准,“武卒”的体力和技战术能力,相当于战国时期的“海豹突击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