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结婚为何要在黄昏举行?

我们现代人结婚,一般都会选择中午举办婚礼 , 一大早就要赶着去接亲 。不过古人结婚 , 却喜欢把婚礼放在黄昏举办,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古代的婚礼习俗十分复杂,有很多规矩甚至让人难以理解 。一般从拟婚到完婚中间要经过六礼 , 少了一礼可能这婚就结不成了 。现代婚礼虽然简化了很多,但流程也是根据古代那些习俗演变而来的,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古时候的婚礼,感兴趣的话就来一起看看吧 。

古人结婚为何要在黄昏举行?

文章插图
人生有四大喜事 , “洞房花烛夜”便是其中之一 。在古代,“洞房花烛夜”有“小登科”之称,堪与金榜题名相媲美 。而“洞房花烛”便是婚礼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时刻 。
我们常说中国是礼仪之邦,主要奠基于周代的礼乐文化 。在周代,有所“礼有五经”之说 , 即所谓的“吉凶军宾嘉”是也 。而婚礼则属于嘉礼,有“礼之本”之称 。婚礼为何如此重要呢?《礼记·昏义》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 , 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 故君子重之 。”在这里“婚礼”写作“昏礼”,也就是表明其在黄昏时候举行 。那么 , 昏礼又为何在黄昏时候举行呢?
古人结婚为何要在黄昏举行?

文章插图
根据《白虎通义》记载,“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 。”黄昏时候有何特殊意义呢?古人常以阴阳解释天地万物,而黄昏时刻正是阴阳交替之际 。男子属阳,女子属阴 。男女结合正暗合了阴阳交替之义,如此则无违于天时 。
其实,婚礼由其产生到完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 , 原始社会时,人们实行群婚制 , 往往没有固定的配偶 。后来随着生产力及文明意识的进一步提升,产生了对偶婚 。就在群婚制向对偶婚转变的时期 , 男子为了获取交配权,往往会采取抢亲的方式 。而抢亲一般在夜晚进行,抢回来的新娘立即拜堂成亲,就这样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固定时刻的成亲仪式 。这种成亲仪式经历过夏商二代的沿袭 , 到了“郁郁乎文哉”的周朝,形成了完备的婚礼仪式 。
古人结婚为何要在黄昏举行?

文章插图
在古人看来 , 婚礼不纯粹是两个人爱情的保障,其最主要的还是政治伦理行为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这就决定了婚礼是两个家庭乃至两个家族之间缔结关系的社会行为 。既然涉及到两个家族 , 那就牵涉到太多的因素 。日本人类学家绫部恒雄曾指出,人类生命历程中的这种仪式,“其意义首先是向社会公开表示个人在其所属社会中获取的新地位和新职能,使经历仪式的本人认识到自己的新身份 。”因此 , 婚礼也就不仅是结婚双方或两个家族之间的事,更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伦理行为 。
婚礼的程序极为繁杂,仪式感十足,因此显得极为隆重 。对婚礼仪式的行为程序、言语及相关物品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仪礼·士昏礼》、《礼记·昏义》 。而在其中 , 规定了所谓的“六礼”,垂范三千年,影响至今 。
古人结婚为何要在黄昏举行?

文章插图
所谓的六礼,即包括“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道手续 。
纳彩:其意思即是指男家使人纳其采择之礼,以表示采择此女为婚姻的意思 。此外还需特别强调一点,在纳彩之前还有“下达”之礼,即男方先谴媒人到女家提亲,女家许之,然后男方才又谴媒人到女家纳彩,即赠送彩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