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皋之战楚军军力10倍大于汉军,为何最后汉军还是败了?

说到成皋之战其实还是历史上非常有名气的一场战役了,话说当时楚军是十倍于汉军兵力的,这样的力量悬殊就算是拿唾沫也要把敌人给淹死吧,但是最后大家也知道了,那就是汉军溃败 , 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到底是为啥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

成皋之战楚军军力10倍大于汉军,为何最后汉军还是败了?

文章插图
此战,敌我双方以成皋为中心展开持久争夺之战 。而刘邦两度放弃成皋要地与解放战争之初,与毛主席主动放弃延安有异曲同工之妙 。
为兵者当制物而不制于物
成皋重地,北临黄河、南傍嵩山,后有粮仓,再据天险 , 易守难攻 。项羽刘邦均知 。
不同之处在于,项羽之心被成皋地重而制约,继而被刘邦利用 。而刘邦却能纵观全局,凌驾于此重之上,利用此地之重和项羽待此地之心重 。使他疲于奔命 , 自我消耗 。
此时,刘邦在下一盘大棋,他要吞掉项羽这头巨象 。项羽对此却一无所知 。
当项羽占领成皋,便沾沾自喜的以为占领了天下,熟不知却中了刘邦的圈套 。解放战争之初,毛泽东暂避国军之锋芒,主动放弃延安,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蒋介石同样天真的以为占领了延安,就是打败了对方 。
两者如出一辙 。
为兵者当知地形之重
地形之重:在富、在险、在制 。
不富,不能诱敌 。
地险,方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以一人制万人 。
敌前不得进,退又不舍,我方又以四方外围之兵相扰,敌疲于奔命,久而兵势必削 。
成皋之战楚军军力10倍大于汉军,为何最后汉军还是败了?

文章插图
为兵者当知借势和解势
借势:
刘邦兵困成皋,楚军虽十倍于汉军,然当时之世,天下豪杰并起 , 群雄盘踞四方 。刘邦示人以诚,借得四方之兵,为他所用,汉军之兵力,则实为楚军之十倍 。
成皋难攻,粮草又丰裕 , 刘邦凭借天险牵制了对方大部分兵力 , 项羽对敌之援兵自然兵力寡弱,项羽分兵,便可逐个击破,逐步削弱 。
项羽却不知围点打援之法,逐步剪除刘邦羽翼,最后再并力攻取成皋,则再为险重之地,终被图克之 。
解势:
离间对方,瓦解敌方内部 。使项羽君臣相互猜忌,项羽刚愎自用 , 自恃其勇,匹夫之量,导致内无谋臣献策,外无勇将可派 , 成为孤家寡人 。
成皋之战楚军军力10倍大于汉军,为何最后汉军还是败了?

文章插图
为兵者当知得道多助之理
项羽背信弃义,残暴不仁,刘邦约法三章,大得民心 。
同样,毛主席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即使有需求也得开具借条,承诺守信而他日归还 。
反观由四大家族统治之下的旧中国,统治者夜夜笙歌,纸醉金迷,而广大人民却流离失所 , 食不果腹 。
有云: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
今云:取天下非一人之力,乃借天下之势也 。
问:天下之力,谁能借之?
答:得道得人心者 。
敌兵虽强我百倍千倍 , 他失道寡助,残暴不仁,众叛亲离 。我得道多助 , 修德政,布仁义,使贤明播于海外 , 天下豪杰之士竞相依附 。
敌强我弱之态势,终可逆转 。
【成皋之战楚军军力10倍大于汉军,为何最后汉军还是败了?】试问:我,又有何惧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