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薛仁贵其实给人的印象就是战神 , 战无不胜,从来没有败绩 ,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种形象却在打吐蕃的战役中竟然败了,而且当时薛仁贵可是有精兵五万的 , 薛仁贵直接被打得溃不成军了 , 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 , 这其实是吐蕃太强了,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并不是的背后的原因大多数还是在唐朝内部!那么具体要怎么说呢?下面跟随小编来继续揭秘分析看看吧!
文章插图
公元670年,在大唐历史上,是转折性的一年 。大唐自贞观以来战无不胜的军事神话,将在这一年被吐蕃终结 。唐与吐蕃的全面对抗,也由是年拉开大幕 。
这一年,吐蕃对大唐发动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闪击战 。从四月始,连续攻陷西域十八个州(羁縻州),然后会同于阗国奔袭龟兹,并一举攻陷重镇拔换城 。塔里木盆地几乎全部落入吐蕃之手,大唐在西域最重要据点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全部被吐蕃占领 。
大唐朝廷迅速作出反应,将最精锐的兵团悉数调往西线 。帝国名将、右卫大将军薛仁贵被任命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同时也是西征兵团的总司令,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两人为副大总管,下辖十余万人马 。
这次西征的作战任务,其一是讨伐吐蕃,其二是帮助吐谷浑复国 。唐朝廷要夺回青海湖及其南面的大非川,重建吐谷浑汗国 , 作为抵挡吐蕃的前缘防线 , 同时保护河西走廊的安全 。
但是唐军最大的问题 , 是高级将领之间的不和 。
军团副司令郭待封看不起总司令薛仁贵 。郭待封的父亲郭孝恪是前任安西都护 , 在西域立下赫赫功勋 , 但是在龟兹之役中,郭孝恪与儿子郭待诏(郭待封的哥哥)一起战死,所以郭待封乃是烈士之后,出身好,看不起平民出身的薛仁贵;在征高丽时,郭待封与薛仁贵的官秩是相同的,但是薛仁贵很快升任右卫大将军,而郭待封只是左卫将军,军阶比薛仁贵要低,这使他感到愤愤不平 。
其实郭待封的本领很是平常,却自视甚高 。在西征途中 , 他每每与薛仁贵唱对台戏 , 对这位名将之后,薛仁贵也没有办法节制 。
这些矛盾为唐军的大败埋下伏笔 。
文章插图
西征兵团沿着河湟谷地向青海湖挺进 。吐蕃大将论钦陵深知薛仁贵勇猛善战,不敢轻敌,引军后撤 , 以避唐军的锋芒 。
薛仁贵兵团抵达青海湖后 , 折向南下,进入大非川 。他的战略,是率领主力部队挺进到大非川以南的乌海,寻机与吐蕃大军决战,并夺取黄河上游地带 。为此他制订一个作战计划,西征军将兵分两路,一路由薛仁贵率领,以轻装骑兵为主,作为先锋兵团,突进到乌海一带;另一路由郭待封率领,作为后续兵团,与薛仁贵在乌海实现会师 。
在高原上作战,必须速战速决,决不可拖拖拉拉贻误战机 。为了保持行军速度与机动性,薛仁贵强调,不能把行动迟缓的辎重车队编入进攻队伍中 。
临行前,薛仁贵嘱咐郭待封:“到乌海道路艰险遥远 , 车辆很难通行 , 而且这一带瘴气很重,这就军事上所称的‘危道’,不可久留,只可速战速决 。如果携带庞大而行动迟缓的辎重车队,将失去速战速决的机会,所以应当要留下两万大军,在大非岭构筑两道栅栏防线,将辎重屯放在防线内 。我先亲自率轻装骑兵 , 快速前进 , 趁吐蕃未备之时,必可大破敌军 。”
- 人为什么喜欢吃辣味?
- 于禁四万大军投降关羽,为什么一直不用啊?
- 崖山海战之后宋军为什么不反抗或者南渡?
- 桐油为什么是战略物资?
- 苏军和俄军为什么都比较喜欢巴拿马帽?
- 圣诞老人最开始为什么是绿帽子
- 魏武卒这么厉害,为什么后期没见人重建?
- 二战日本为什么攻不下澳大利亚?
- 李敖总是骂金庸,金庸为什么不选择反击?
- 二战日本零式战斗机后期为什么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