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的尿素裤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裤子?( 二 )


山东平阴县的董宪云,70年代是当地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成员,这个身份让她有幸获得了一条“尿素裤”:
宣传队的领导非常体谅我们的心情和难处,也想让我们穿得体面些 , 他们脸上也有光……也不知道找的哪位领导,走的什么关系,用非常便宜的价格 , 弄到一批日本尿素尼龙袋子,到济南印染厂染成浅灰色,在县被服厂一人拼接了一条裤子……
由于尼龙袋子上的字是黑色的,染色盖不住黑色 , 平阴县曾流传这样一个顺口溜:‘宣传队不害羞,穿着尼龙袋子满街溜,后边是‘日本产’ , 前边是‘尿素’,裤裆里还夹着‘含氮26%’ 。今天每当想起这个顺口溜,心里就酸酸的 。
今天看起来可笑至极的“尿素裤”,当年没有点特殊关系,实在还穿不上 。作家周熠回忆起自己搞到“尿素裤”的经过:
当时,刚刚同日本邦交正常化,进口尿素极有限 。一个公社分配下来的尿素指标不过两万公斤,可得的尿素袋,四百至五百条而已 。加上县里截流,能分到三百来只袋足矣 。这对于六万人口的公社来说,僧多布少 , 无异于杯水车薪 。这就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征购尿素袋的独特现象 。
公社首脑机关的干部们除了孙一把,按人头扣工资1.6元(每只袋八角),由财会负责人直送供销社孙主任手中,郑重传达领导指示:保证供应,注意影响 。只好暗度陈仓,不用外搬运工,由供销售主任带着仓库的人员,连夜开仓,秘密腾挪清点后送往公社 。
我给公社革委副主任写斗私批修心得,获全公社好评 。这位副主任脸上有光,他就黑夜亲自打着手电到仓库,也套购到两只袋给我 。
【七十年代的尿素裤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裤子?】这样的情形下,民众原创了大量的讽刺干部穿“尿素裤”的民谣,譬如:
干部见干部,先比高级裤 , 前边“日本产”,后边是“尿素”,裤裆里“净重25”(”净重25“,是指包装袋上所印的文字 。)
哪个是干部?先看穿啥裤 。前头“日本产”,后头是“尿素”,不是干部也干部!

七十年代的尿素裤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裤子?

文章插图
屙尿在日本,放屁加拿大
“尿素裤”流行于大江南北的主因,是当时布、棉供应的严重不足,这涉及到一个很大的历史背景 。
1954年,全国棉纱、棉布统购统销,供求关系紧张,9月份实行了凭“布票”限量供应棉布 。除了农产品粮、油以外,这是工业消费品的第一种票证;而且比“全国通用粮票”发行的时间还要早上一年 。
当时,根据南北气候差异等因素 , 制订了不同的布票定量标准 。譬如:北京市每人每次发放17尺3寸布票,刚够成人做一套蓝布制服 。天津市每人每次可领取13尺,江西省发放11尺,严寒的哈尔滨则每人每次24尺布票,可做一套棉衣;南方亚热带地区城镇每人每次就只有7尺4寸布票 。
1960年,布票限量普遍减少到一半以下 。许多地区每年每人供应的棉布减少为3尺左右 。如四川城镇每年每人只发3尺7寸;山东城镇每人只发布票1尺6寸 。
四川省一位教师回忆:60年代初,风声一天天紧,听说四川省只发3尺7寸布票,因为连年使用布票 , 大家的家底都空了,猛一下又紧到这种程度 。那时刚参加工作的人,通常只有两件褂子,平时是脱了这件换那件;裤子也只有两条,一条单裤,一条棉裤,单裤夏天穿外头,冬天当衬裤穿里头 。所以裤子也就特别费!一条新裤,不出一年也就烂了 。
1961年3至8月,上海市区每人只发给2尺6寸布票,一家四口的布票无法缝制一套成人的衣服 。后来就有了所谓的“人造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