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打到北京 。1860年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将来所有的中外条约都要附有洋文(主要是英文) 。清政府就需要自己的译员,而当时懂英文的大多是出生底层、靠“洋泾浜山歌”学习商贸英语的通事 。
但这是正式的外交场合,“洋泾浜英语”的翻译,一开口外国人就笑了,在外交里面需要用到很多国际法的文书词汇 。洋泾浜英语根本hold不住 。别看写字楼的白领说话不时蹦出来几个英文单词,你让他们用全英文演讲试试?
03 有钱人家的孩子开挂
当然,这是针对民间老百姓的,上流社会家庭还可以请“外教”来教英语 。
比如签订《中俄改订条约》,收回伊犁特克斯河流域土地及部分利权的曾纪泽 。当时一开口就是一口流利的古英语,就连欧洲人都为之倾倒 。这口《sj》式的英语犹如中国的文言文,并非所有英国人都会 。
文章插图
那么曾纪泽的英语是怎么学的?这还要感谢他的老子曾国藩,曾国藩眼界开阔,知道未来世界的趋势是跟着洋人学习,就在家里给孩子请了传教士当外教 。
曾纪泽刻苦学英语 , 独创出“西洋字调合并法”:把注音汉字和英语单词的本义联系在一起 , 比如:骗=cheat=欺特、死=die=歹、热=hot=火特 。
一个黄皮肤扎辫子的中国人 , 一开口就是古英语,西方人的震惊可想而知 。左宗棠收复新疆与俄国进行的外交谈判,其中就有曾的功绩:“与俄人力争,毁崇厚已订之约 , 更立新议 , 交还伊犁及乌众岛山,帖克斯川诸要隘,有功于新疆甚大” 。
这还是只是特例 , 不是每个想学习英文的中国人都能请得起外教,即使到今天也不可能 。
04 英文教辅书是个好生意!
对于那些需要学习英文的普罗大众来说,有什么好方法吗?
还得靠两样东西,一个是教材,一个是词典 。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风口 , 在那个欧风美雨汹涌而至的时代 , 最大的风口就是“西方”,任何跟西方沾边的事情,都能获得极大的发展潜力 。而语言的学习作为中西交流的桥梁,而是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一直贯穿到今天) 。
最赚钱的书永远是教辅书,做出版行业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 。
别看今天的商务印书馆这家百年老店厚重矜持,100年前在上海滩也是“骚气”十足,引领一个时代的文化浪潮 。
文章插图
1930年代宝山路商务印书馆总公司及印刷制造厂全景
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成立,在文史哲圈子里虽然因整理《四部丛刊》等重要古籍,编辑“万有文库”“大学丛书”等大型系列图书蜚声海内外,但从1898年开始,商务印书馆就踏入出版英文读本的领域 。
无论从出版的数量,还是内容的广泛性来看 , 在晚清英语教材出版市场中,商务印书馆都堪称执牛耳者 。1902年 , 商务印书馆成立编译所之初就有“英文部”的建制 。
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葛传槼,1920年代曾是是商务印书馆的小编辑 。(所以 , 你知道以前商务印书馆英文部的实力了吧!)
他记述了后期英文部的详细状况:1926年底“我到英文部工作,是全部中年龄最小(仅二十岁略多)者 。部长是邝富灼博士……几乎不懂汉语(作者注:据很多人回忆,邝富灼很小的时候就去了美国) 。大家相互谈话都用汉语,但跟邝博士谈必须说英语,称他‘Dr.Fong’;写一个便条给他也必须用英语 。除对邝博士外,大家用汉语谈话 , 可是互称‘Mr.’加姓,而不用‘先生 ’、‘君 ’、‘兄 ’、‘翁 ’等 , 这是上海当时某些‘高等华人’的惯例……英文部内存有丰富的资料,而且互相请教也蔚然成风……
- 彭城之战为什么刘邦惨败?
- 七十年代的尿素裤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裤子?
- 美妆用品 四个字美妆用品
- 天龙八部中的鸠摩智不是坏人么?
- 奥特曼里最强的是什么奥特曼?
- 五国攻秦之战的历史故事是怎样的?
- 什么是呼吸道疾病 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是
- 班指在古代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 2018年度汉字qiou是什么意思?
- 苏联打日本很轻松,但是为什么美国打日本就很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