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明节有什么习俗( 三 )


唐人对寒食节甚是重视,朝廷明令寒食禁火三天 , 直至三天后的清明节方才重新开火 。也正是在唐初,寒食节扫墓祭祀成为习俗,烧纸钱也成为普遍行为,白居易便曾写到“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 , 古墓累累春草绿”;身在远方不能回乡者,往往临水遥祭“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 。
然而生性浪漫的唐人在悲痛的祭祀过后,往往会立刻在墓园设宴狂欢,上一秒哭成狗下一秒吃成猪,政府对此头痛不已,严令禁止唐人坟头蹦迪“寒食上墓便为燕乐者,见任官与不考前资,殿三年,白身人决(责打)一顿”,然而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下梁不正上梁必歪 , 下令禁止墓园欢宴的皇帝其实是最“嗨"的,在寒食节宫里设冷食宴请重臣 , 狂欢从早到晚,并给全国公务员放假七天,民间取消宵禁,百姓可以彻夜游玩 。
唐代上巳、寒食、清明三节相连,逐渐融合“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到了宋代,理学家宣扬“存天理灭人欲”,带有原始野合色彩的上巳节一蹶不振;寒食节要吃冷食扫墓,不似踏青的清明节般受欢迎,二者逐渐被清明节合并,清明成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
【古代清明节有什么习俗】到了明清,清明节渐趋今日模样:“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 , 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 。哭罢 , 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