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古中国被称为什么( 二 )


印度在古中国被称为什么

文章插图
汉武帝听后,非常高兴,认为张骞的话很对 。于是有了张骞连通西南 , 想要找到一条通过中国大西南与身毒国及世界做生意、进行交流的“太平路” 。张骞的连通在今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的滇国停留了下来,虽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对汉帝国的西南开发有很大贡献,基本上完成了汉帝国对西南地区的开拓 。
后来,这条路在中国的史籍里很少提及,原因是汉帝国已经开通经由今河西走廊、新疆至中亚及其以远的丝绸之路,把世界的东方和西方连接了起来,若再去开通由身毒国去西方世界的道路,已经没有多少意义 。也许,这种现实的结果和认知,直接导致了唐太宗对印度的看法 。
印度在古中国被称为什么

文章插图
王玄策,今河南洛阳人,唐朝官员、外交家,数次出使印度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 , 唐朝又派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天竺(汉代的身毒,印度),四天竺国王多派使者带着财物来 , 准备与王玄策一起到唐朝朝贡 。为什么会有四天竺之说呢?这一点,中国史记也有记载:
《唐会要》:天竺,即汉之身毒,或云摩伽佗,或云婆罗门 。地在葱岭之南,去月氐东南数千里 , 地方三万余里 。其中分为五:南天竺 , 南际大海;北天竺,北距雪山,四周有山为壁 , 南面一谷,通为国门;东天竺,东际大海,与扶南连,但隔小海而已;西天竺,与罽宾波斯相接 。中天竺 , 据四天竺之间 。国并有王 。俱以天竺为名 。隋炀帝志通西域 , 诸国多至,惟天竺不通 。武德中,国大乱,王尸罗逸多勒兵,象不解鞍 , 士不释甲,六载而四天竺之君,皆北面以臣之 。
从这段话里,人们可以看到很多信息,首先是当时印度亦是四分五裂的状态,东、南、西、中皆臣服于北;其次是 , 北天竺的领地也没有越过喜马拉雅山脉 , “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之南”与“北距雪山 , 四周有山为壁,”已经是非常清晰的地理概念 。而在历史上 , 与中国人发生关系或者有更多联系的只是北天竺 。
印度在古中国被称为什么

文章插图
王玄策那次出使的运气不是很好,他们到来的时候,王尸罗逸多死了,国中大乱 。王尸罗逸多先前的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调动军队阻止王玄策一行,跟随王玄策的30骑兵与敌人交战,结果失败被擒获 , 敌人趁机劫掠四天竺国朝贡中国的财物 。
王玄策非常生气,逃出来后,发檄文征召军队 , 得到1200吐蕃兵、7000尼婆罗(今尼泊尔)骑兵,把敌人打了个大败,让整个天竺感到震惊、害怕 。这段历史被后世一些人说成一人灭一国,极力渲染 。
贞观二十二年五月,王玄策把俘获的阿罗那顺及王妃、子等,俘虏的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送到长安献俘,但唐太宗并没有因此激动 , 只封王玄策为朝散大夫 。朝散大夫从五品下,文官第十三阶 , 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一个处级干部略高一点的级别和待遇 。
拿下印度,唐太宗为什么只给了王玄策这么小的一个官职作为奖励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唐朝立过像王玄策这种功劳的人太多,唐太宗觉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第二点很多人都不愿意说 , 直白一点就是,在唐太宗的心里,印度那块地方好像没什么用处,原因是:没有印度,中国的丝绸之路照样畅通无阻——当时 ,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和贸易交流 , 丝绸之路不再是汉代开辟时的形势和情形 , 已在无形中吸引和影响了北印度 。同时,唐帝国的实力也是有限的,没必要为其四分五裂的状态付出太多的精力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