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养济之政的推行,朱元璋将其载入《大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 。”在朱元璋的倡导下,许多府县在洪武年间都设置了养济院 。明成祖时,养济院的建置得到改观,养济院在“天下府州县俱有”(《明太祖实录》卷127) 。弘治年间 , 养济院由内地州县向边陲各卫所扩展 。为了监督执行 , 朱元璋派官吏暗访 , 但凡有困难户没得到救助 , 地方官要受得责罚 。现存于各地的明代养济院遗址 , 都有秀丽的绿化与清澈的井水 , 在当时堪称高档舒适楼盘 。官府对养济院补贴:成年人每月三斗米三十斤柴 。还有冬夏布匹三丈 。明朝沈榜撰写的《宛署杂记》中,记载宛平县养济院的规模:万历纪元,收萧俊等一千八百名 。(万历)七年,……又收刘真等五百名 。(万历)十年……又收李聪等五百八十五名 。以一个宛平县的养济院,收容人数达两千余人,可见当时执政者花了多么大的代价安置鳏、寡、孤、独、残 。
免费公墓:漏泽园 漏泽园 , 是古时官设的丛葬地,凡无主尸骨及家贫无葬地者,由官家丛葬,称其地为“漏泽园” 。创始于宋元丰间,立为埋葬之所,取泽及枯骨,没有遗漏之义 。明初 , 诏令民间立义冢 。令郡县皆置漏泽园 。(张岱《夜航船》) 老有所养,死有所葬 。这个规定写入《大明律》 , 朱元璋遗诏后代子孙认真执行 。“保障房”制度 《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七年农历八月,朱元璋给南京的官员下了一道圣旨,在龙江找了一块闲置土地,盖了260间瓦房,供没有住房的南京人居住 。南京的官员很快执行了 。一个月后 , 朱元璋又给华亭县的官员下旨,让他们对宋朝留下来的居养院进行翻修,修好后让没有住房的百姓居住 。因为历史的原因,朱元璋“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当然破灭了 。但这样的尝试 , 却是世界最早的国家免费福利公房的真实事例 。
文章插图
3.教育方面: 朱元璋从元朝灭亡中看到,除了统治者本身的素质以外,整个社会失于教化也是一个原因 。因此,登基后 , 就采取措施,兴建学校,选拔学官,并坚持把教育作为衡量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指标 。从朱元璋登基开始 , 士子一旦考入太学,官府免费供之读书学习 。明初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为我们保存了这方面的史料 。宋濂生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十月十三日,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 。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
文章插图
【明代朱元璋时期社会福利有多好?明朝是社会福利最好的时代吗】4.救灾 。朱元璋非常重视自然灾害的救助 。湖北水灾时 , 户部主事赵乾拖沓半年才跑到灾区 。这位庸官,成了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因救灾不力被杀头的官员 。古代信息交通科技严重落后,而救灾却是人命关天的事 , 如果灾难来临时,还要一级级请示汇报,会误了救灾大事 , 因此朱元璋诏令:倘若灾情紧急,地方官可以不经请示,先期开仓赈济 。朱元璋这几样大刀阔斧的社会福利 , 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堪称力度空前 。亲手造就这个福利体制的朱元璋,临终时刻 , 依然对民生念念不忘 。遗嘱里反复叮咛,就是自己的丧事要从简,更不要影响民间的婚丧嫁娶 。
- 崇祯比朱元璋差在哪了
- 朱元璋到底长得帅还是长得丑?真相到底是什么
- 霍乱时期的爱情讲的是什么
- 华容道为什么放走曹操
- 春秋时期为什么只有晋国分家,其他国家都没有
- 为何苏联时期蒙古人口增长那么快?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为什么不把周天子赶下台
- 典韦许褚谁厉害
- 先秦时期没有纸 各种印章是怎么使用的
- 古罗马元老院是如何发展而来的?不同时期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