羹颉候为何是一个侮辱性的称号?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似乎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流氓或是豪强最终成为了开国皇帝 , 在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我国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了 。我们都知道,刘邦早年就是个每天没个正事,到处混吃混喝的地痞流氓 。这并不仅仅是现代人对刘邦的定论,早在西汉初年的时候 , 史学家司马迁就已经为刘邦这么定性了 。

羹颉候为何是一个侮辱性的称号?

文章插图
在我国历史上的刘邦 , 只要说道他,绝对就逃不开流氓的习气,什么背信弃义、二流子、痞子等等,很多种负面的评价 。立邦最初原本是沛县街边上的二流子,品行不好,不做正事 , 不喜农务,懒惰,五谷不分,似乎只要是根流氓沾上关系的词语都可以用到他身上 。由于刘邦当年整日游手好闲,家里的哥哥嫂子也不愿意和他同?。?后来刘邦的父亲六太公就只能把长子的一家子分出去自己过自己的了,而刘邦则还是跟着父母生活 。
羹颉候为何是一个侮辱性的称号?

文章插图
年强时的刘邦整日不务正业 , 而且还偏偏讲个什么江湖义气,总喜欢请自己的狐朋狗友到处吃饭 。当年的刘邦虽然已经是亭长,但是这工钱根本就不够刘邦挥霍的,长期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所就经常到处蹭吃蹭喝 。而且不仅仅自己到处蹭吃蹭喝,还总是拉着自己的狐朋狗友到处蹭吃蹭喝 。
羹颉候为何是一个侮辱性的称号?

文章插图
刘邦的大哥英年早逝,于是就只剩下打扫和侄子刘信相依为命了,所以当年刘邦经常就以看望大嫂为由头去蹭吃蹭喝 。一开始光刘邦一人蹭吃蹭喝大嫂还勉强能够忍受 , 毕竟是一家子人,是自己夫君的弟弟 。不过到了后来,刘邦不仅仅自己去蹭吃蹭喝,而且还带着一群狐朋狗友去蹭吃蹭喝,因此导致了刘邦大嫂母子经常不够吃,要饿肚子 。
羹颉候为何是一个侮辱性的称号?

文章插图
就在有一次 , 刘邦的大嫂正在熬汤,刘邦又带着一群人碰着饭店来到大嫂家准备蹭吃蹭喝 。来了之后还特别贱贱的问大嫂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云云 。说着说着大嫂就爆发了,顺手就用勺子刮了几下锅底放在刘邦面前 。这意思很明显:我这没饭吃了!
刘邦一看这情绪顿时也是非常的生气,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嫂子会在自己朋友们的面前如此羞辱他,导致他在朋友面前颜面扫地 。而且这事刘邦还抱怨到了自己的父亲刘太公那里去了,并表示:自己是把大嫂当成一家人才去她那里吃饭的 , 她居然如此羞辱我!
羹颉候为何是一个侮辱性的称号?

文章插图
【羹颉候为何是一个侮辱性的称号?】后来直到刘邦建立了汉朝统一天下后还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在后来的分封同姓的时候,唯独就是不分封大嫂的儿子刘信,后来还是在父亲刘太公的劝说下才给自己的侄子封侯,称之为羹颉侯 。而这个“羹颉”在这里有着很明显的侮辱性的意思在里面,意思就是“用勺子刮锅底” 。后来刘邦的侄子刘信也因为这一称号一直在刘氏宗族内抬不起头来,而且这个称号也被后世耻笑了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