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是挂在灵隐寺中的一副对联,前一句话比较好理解,但后一句改如何解读呢?可能很多朋友会比较好奇,“半称心”中的“半”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里面就蕴藏了一个叫中庸之道的智慧 。《论语》里曾写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意思是中庸的品德或许是最好的 。但每个人对中庸的理解也不相同,下面就来给大家简单解析下这副对联想表达的意思 。
但凡从古至今都享有盛名的古迹,多半会有文人墨客为之蘸笔 。比如范仲淹就写过《岳阳楼记》,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千古传唱;比如崔颢写《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 , 白云千载空悠悠”,上过学的人都背过 。

文章插图
灵隐寺简介灵隐寺是国内佛教名寺,也是浙江杭州名胜 。灵隐寺的历史非常悠久,它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 , 算起来至今已1694年了 。北宋时期的灵隐寺就成了天下禅宗圣地 , 除了吸引佛教徒,也吸引了无数名士游访 。
说到灵隐寺,大部分人都会想起“活佛济公” 。济公法号“道济”,出家后来到灵隐寺投奔天台宗高僧慧远,因为济公行事疯癫,不守常规,其他僧众对他很有意见,纷纷跑到方丈面前投诉 。

文章插图
方丈听完 , 只是淡淡说了一句:“佛门广大,岂不容一癫僧 。”从东晋至清朝,灵隐寺一直备受重视,康熙皇帝还曾为灵隐寺赐名“云林禅寺”,没想到大家并不买皇帝的账,还是习惯以“灵隐寺”相称 , 从字面意思看,“灵隐”也确实比“云林”好听且更具有底蕴 。
古代许多文士都写过与灵隐寺相关的佳作,唐朝时,宋之问形容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 传说中灵隐寺的桂树都是月里那棵桂树所结桂子飘落寺内长成的;宋朝时苏轼也赞叹“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对灵隐寺风光十分推崇 。

文章插图
灵隐寺中的对联灵隐寺内还挂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这副对联看似简单通俗,实则写尽了人生真相 。对联的点睛之笔在于那个“半”字,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种智慧叫做“中庸”,这副对联便体现了中庸之道 。
【灵隐寺对联半称心什么意思 “半”字蕴藏了怎样的智慧】中庸的解释有很多,通常认为,中庸指“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这与灵隐寺名联的“半”字内涵相似,我们常说的“过犹不及”、“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其实都是强调万事有一个量度 , 所以人生不会事事称心如意,福祸总是相依 。

文章插图
“半”的智慧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多有体现,看过《红楼梦》的人基本都会对曹雪芹笔下那副对联印象深刻:“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人的欲望如果得不到克制,就会酿成恶果 , 即使你事后悔恨也来不及挽救 。唯有时刻注意一个度,才能保住平安 。
与这副对联思想相似的,还有清代学者李密庵的《半半歌》 。《半半歌》曾经被著名学者林语堂引用,很多句子读完都令人深思,比如“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心情半佛半神仙 , 姓字半藏半显” 。这首歌是中庸智慧的集中体现,感兴趣者可以去读读全文 。
“万事只求半称心”,福一半,祸一半,人生就是福与祸的轮回,没有谁的路会一直平坦无风无浪 。你只看到悲苦,自然无法放宽心胸 , 只看到快乐,必然无法警醒自身 。灵隐寺对联暗藏的中庸智慧,可以点醒多少被欲望贪求所惑的世人!
- 威海周末去哪玩 威海半天时间去哪玩
- 2020年下半年星座运势 2020年下半年星座运势如何
- 企业法律顾问考试 企业法律顾问考试
- 一岁半孩子去哪玩 一岁半孩子去哪里玩好
- 四巡已过半生薄凉出处
- 含意思解析 四巡已过半生薄凉全文完整版
- 曹丕登基之后,曹植的后半生是怎么度过的
- 春节对联大全2021带横批
- 工信部:上半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9%
- 罗马帝国的近卫军到底是个什么存在?为何近半数的皇帝都被他们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