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为什么选朱祁钰当皇帝?为何不让太子继位?( 二 )


文章插图
3、于谦的想法于谦与朝中部分大臣最希望的皇帝人选应该是朱祁钰 。于谦知道京城保卫战的重要性,一个成年的皇帝可以振奋人心 , 有助于稳定局势 。另外,朝中群臣明白,这时候皇帝不听话后果是很严重的 。看看朱祁镇就知道了 , 不听大臣的话,结果大明20多万精锐大军损失殆尽 , 自己还被俘虏 。朱祁钰虽是成年人 , 但之前是个闲散王爷 , 并没有执政经验 , 当了皇帝后也只会听从大臣的意见,遵从大臣的安排,不会制肘群臣的决策 。说白了,这是皇权旁落到群臣手中 。
于谦应该不会支持朱见深,这不仅仅只是主少国疑的原因,而是朱见深当皇帝后 , 必须另安排监国之人,那么监国人选最合适的是朱瞻墡和朱祁钰 。另外朱见深年幼,需要有人在身边照顾,这个人选无疑就是孙太后,这就给了孙太后干涉朝政的机会 。孙太后为人强势、老谋深算,一旦干涉朝政,他日必权势滔天,这是于谦和朝中群臣绝对不想见到的 。明朝自建立以来,朱元璋就立下祖制,严禁后宫干政 。孙太后一旦摄政,朝中群臣的权力就大为削弱 。
于谦也不会支持朱瞻墡 。不论是朱瞻墡当皇帝还是监国 , 于谦都不会欢迎,其原因跟于谦反对孙太后干政类似 。因为朱瞻墡正是精力旺盛的年纪,一旦当上皇帝或监国,势必掌握朝中大权,朝廷之上就不再是于谦或文臣们说了算了 。于谦想打好京城保卫战 , 必须先保证大权在握,才有利于军队调动和作战部署 。
简单来讲,于谦与朝中群臣最理想的皇帝应该符合这样的条件:1.弱冠之年,即20岁左右,有助于稳定人心;2.为人平庸 。可以事事听从朝中群臣的安排 。最合适的人选无疑就是朱祁钰了 。

于谦为什么选朱祁钰当皇帝?为何不让太子继位?

文章插图
4、朝中另外一些大臣的想法朝中有些大臣可能会支持朱瞻墡 。其理由有三点:1.废掉朱祁镇的皇帝之位后,朱瞻基这一脉已经没有嫡子,按照大明的祖制,只有嫡子的身份才有权继承皇位 。所以朱瞻墡在身份上有一定的合法性 。2.私心作祟 。废掉朱祁镇后,与朱祁镇这一脉结下仇恨,即便朱祁钰当上皇帝,这些人可能会面临孙太后的不满或报复,所以不如迎立外藩;3.朱瞻墡曾两次监国 , 有一定的执政经验 。一次是朱高炽驾崩时 , 朱瞻基还在南京,朱瞻墡临时留守北京;另外一次是朱瞻基亲征朱高煦叛乱时,也是由朱瞻墡临时留守北京 。
不过,支持朱瞻墡的大臣应该不会很多 , 不是主流意见 。
土木堡之役对明朝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此役战败,明朝损失了一大批武勋极高的将领 , 拱卫皇权的京营三军和亲军26卫主力被消灭殆?。?皇家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也被沉痛打击 。大明的政权悄无声息地从皇家转移到朝中文臣手中 , 皇权被大大削弱 。
于谦面见孙太后,表达朝中群臣的主张,希望得到孙太后的支持 。孙太后是皇权的代表,为人虽强势,但毕竟是女流之辈,从未有过类似的经历,再加上皇权削弱 , 她作为后宫之主,又不宜光明正大地干涉朝政,这使得她没办法与朝中群臣相抗衡 。孙太后最终只能认可于谦的做法 , 立朱祁钰为帝 。只是基于孙太后个人原因 , 他需要坚持的是必须保住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以让皇帝在朱祁钰百年之后皇位回到朱祁镇这一脉 。朱祁钰不是皇室正统,本就没有继承皇位的权力 , 于谦并不介意日后皇位回到朱祁镇这一脉 。况且也先即将兵临北京城,此事越早做决断越对大明有利,于谦拖不起 。所以 , 于谦与孙太后一拍即合,定下了最终的决定:即立朱祁钰为帝,立朱见深为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