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院制是什么意思

古代科举为了公平,发明了锁院制度 , 那什么叫锁院制呢?意思就是,经任命的考官要立即锁宿,五十天内不能回家、不能和家人见面,也不能和其他官员交往 , 确保考题不会泄露 。所以这个制度是非常严格的,而且从源头制止了泄题的可能性 。那到底是谁首先提出的锁院制度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下这个人物,看看他的生平事迹,感兴趣的朋友就千万不要错过啦 。

锁院制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锁院制创始人《宋会要辑稿》上记载:
是年(淳化三年) , 又知贡举,既受诏,径赴贡院 , 以避请求,后遂为例 。”谓之“锁院” 。
公元992年 , 宋太宗淳化三年,翰林学士承旨苏易简、毕士安,知制诰钱若水、王旦、吕祐之等5个人被确定为当年贡举的考官,其中苏易简为主考官 。
苏易简得知被委以重任,为了规避亲戚朋友找自己走后门请求照顾 , 于是主动率领其他四名考官一起把自己锁了起来,直到当年贡举结束才出门回家 。
当时苏易简等人的行为其实是自发,但宋廷认为这种举动可以有效防止考生请托,防止考题泄密,便将之定为惯例 , 然后沿用至今 。
跟糊名法一样,只不过糊名法是对考上的,锁院制度就是对主考官的 。
锁院制度下,被选为主考官的这些人会被立即送入贡院(或其他场所)封闭起来,在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下,没收一切与外界联系的通讯工具 。这些人必须在完成命题、考试、阅卷、确定等次等各环节工作,甚至到放榜之后,才能出院 。
锁院制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从苏易简之后,锁院制度便成为定制,所以说苏易简就是锁院制度的首创者 。
但就是这个首创者,最后的结局很尴尬,他是大量饮酒而亡 。其实,苏易简这个人颇具传奇 。
此人从小就显示出了天示异象,江湖上一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苏易简的父亲有一个好朋友叫严储,二人关系不错 。
当时苏家举办麒麟宴,为苏易简降生大宴三日,作为好朋友的严储自然要到堂祝贺 。跟严储坐在同一桌的有一个看相算命的,据说算命很准 。
严储本来也要进京赶考 , 于是壮着胆子询问算命看相的大师 , 他的前程怎么样 , 什么时候才能高中 。
算命看相的仔细看了看严储,掐指一算,然后手一指正在襁褓之中的苏易简:你严储应该是在苏公子高中状元那年或可成名 。
结果一言既出,哄堂大笑 。严储感觉有些尴尬,等到苏易简高中状元,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谁都不会相信这种鬼话,严储当然不信,但事实却真如当年那个看相算命说的 。严储此后连年无论怎么努力,考科举总是名落孙山 。一直到太平兴国五年,苏易简榜下才进士及第 。
可以说有些事情真的说不准,冥冥之中似乎自有一些安排 。
锁院制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苏易简生平简介苏易简高中状元的时候是22岁 。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宋太宗这个皇帝特别尊崇儒学,于是朝廷专门召集进士们搞了一场殿试 。苏易简自然也在 , 他洋洋洒洒写了一篇三千字的长文,一挥而就 。
宋太宗读完这篇文章,感觉非常棒,当场转发并点赞,同时赐名苏易简为龙虎榜状元 。
苏易简中了状元后,曾担任谏官 , 后来又连续七年担任主考官主持贡举,皆公正无私,深受太宗器重 。
除此之外 , 苏易简还著书立说,著名的《文房四谱》就是出自于他之手 。该书共五卷,分为《笔谱》、《纸谱》、《墨谱》、《砚谱》 , 涉及笔、砚、纸、墨产生的根源、制造的工艺、流传的故事以及诗词赋文等内容 。是我国第一部描写纸发展史的著作,极具史料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