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后期除了廖化,就真的没有别人能做先锋吗?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原本应该是一句调侃,蜀汉后期没有什么大将 , 只有把廖化推出来做先锋 , 一来是说明蜀汉后期人才凋零,二来是说廖化能力很差 。只不过却也总有人能够从很多史书资料当中,找到能够用来反驳这句话的踪迹 。历史毕竟已经过去了很久,那么究竟廖化在蜀汉后期能力如何,除了廖化之外,难道就真的没有其他人能够做先锋了吗?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蜀汉后期除了廖化,就真的没有别人能做先锋吗?

文章插图
1、事不见传 难掩其锋由于蜀汉史料的缺乏,自然也就导致蜀汉的一些人物看上去相当的名不见经传 。
但实际上,蜀汉之所以能够立国四十三年 , 靠的不单单是益州的天险,在文武群臣上 , 还是有着一大批优秀人才的,比如 , 武将当中的一位 , 句扶 。
句扶,字孝兴 , 是益州巴西郡汉昌县人,此人作战勇猛 , 精通将略,被称为名将 , 他的功绩、能力、声望常常亚于他的老乡,当时的镇北大将军王平,所以当时的人评价他为:“前有王、句 , 后有张、廖 。”
其中的王,指的是蜀汉名将王平 , 张只得是张翼,廖 , 自然指的就是廖化,按理说,能够与这几个人相提并论 , 地位与能力一定是没的说 。那么,诉诸史料 ,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人物呢?
蜀汉后期除了廖化,就真的没有别人能做先锋吗?

文章插图
2、零星记载 得窥真容可是问题是 , 当我们翻开史书后才猛然发现 , 《三国志 蜀书》中对于句扶的记载,简直少得可怜 , 他不但没有本人的单独传记,附着在《三国志 蜀书 王平传》的末尾 , 而且对于他的记载,仅仅只有三十一个字!是为:“初,平(王平)同郡汉昌句扶 , 忠勇宽厚,数有战功 , 功名爵位亚平,官至左将军,封宕渠侯 。”
虽然说,仅仅只有这三十一个字,但是这是一个相当不低的评价 , 毕竟王平对于蜀汉的功绩以及自身的地位摆在那里 。
而除了《三国志 蜀书 王平传》对句扶的记载以外,在《华阳国志》中,也有零星的对于句扶的记载,其中,《华阳国志 卷七 刘后主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平同郡勾扶,亦果壮 , 亚平,官至右将军,封宕渠侯 。”
而《华阳国志 卷十二》又有提到,是为:“左将军,宕渠侯勾扶 。”
那么 ,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那就是为什么《三国志》中称句扶 , 《华阳国志》中称勾扶,原因很简单,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勾这个字本来就是写作句,所以两者并不冲突,作为姓氏的时候,读作勾 。
另外,为什么《三国志》中句扶是左将军,到了《华阳国志》中 , 就记载为右将军了呢?
实际,这是《华阳国志》本身的讹误,因为《华阳国志 卷七》与《华阳国志 卷十二》本身就有了冲突,一个是右将军、一个是左将军,所以,很明显 , 句扶的正式官职当是左将军 。
而除此之外 , 在《华阳国志》中还有这样的那个的一段话,评价句扶,是为:“马德信、王子均、勾孝兴、张伯岐建功立事,刘二主之世 , 称美荆楚 。”
马德信,指的是季汉庲降都督、镇南大将军马忠,张伯岐指的是荡寇将军张嶷,王子均自然就是王平,所以,将这几个人再一次放到一起,足以看出句扶的地位 。
以上这八十三个字的《三国志》与《华阳国志》的原文,就是目前我们能够找到的主要的或者说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句扶史料原文,可能有人会问了,就算句扶能和这几个人放到一起进行对比,那么,怎么就能突出他的重要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