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 , 迁都一直都是一件非常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事情 , 历史上也有不少朝代和国家进行过迁都,在周朝,很多国家都迁过都,周王朝也是因为迁都而划分为西周和东周 , 明朝朱棣也迁都 , 从应天府迁到了顺天府,也就是从南京迁到了北京 。而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 , 赵匡胤也曾经想要迁都 , 他想要迁往洛阳长安,然而群臣却一直反对,赵光义也非常反对,这件事情也就没有办成 。但很多人认为 , 正是因为没迁都,才给北宋的灭亡带来了隐患 , 这又是为什么呢?如果迁都的话就不会有隐患吗?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
![赵匡胤曾想迁都洛阳长安,群臣为何反对埋下亡国祸患?](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160PW263-0.jpg)
文章插图
【赵匡胤曾想迁都洛阳长安,群臣为何反对埋下亡国祸患?】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定都河南开封 。考虑到开封“形势涣散 , 防维为难”,赵匡胤曾拟先迁都洛阳 , 后迁都长安,但遭到群臣及晋王赵光义极力反对,迁都计划搁浅 。
自古统治者选择都城主要根据军事、经济、地理位置三方面条件来考虑 。军事上要求都城所在地既能制内 , 又利于御外;经济上要求都城附近地区经济发达,能基本解决都城的物质需要,只需少量仰给于远处;地理位置上要求都城位于王朝管辖范围的中心地区,或有通畅的水陆交通线路通向四面八方 。
开封府主要的优势是居“天下之要会” , 汴水河渠连接江淮等地,经济富庶,但其缺点是军事上无险可守,难以御外,必须常驻数十万大军以代替山河之险 。赵匡胤考虑得比较全面 , 比群臣和赵光义更有眼光,他认为如继续以开封为都城,“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结果不幸而言中 。
![赵匡胤曾想迁都洛阳长安,群臣为何反对埋下亡国祸患?](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160PW355-1.jpg)
文章插图
1、宋太祖曾拟迁都 欲西迁据形胜之地开封位于黄河中游的南岸,地处中原和华北大平原的西部边缘 。它北据燕赵,南通江淮 , 西峙嵩岳 , 东接青齐 。河流在这里作放射状向南北分流,可开凿运河,连接南北河流 。
因战国时的魏国,五代时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朝后期,都曾建都于开封,所以开封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就地理环境而言,自古统治者择都大多选取龙盘虎踞、山河四塞、有险可守的形胜之地 , 很少选择地势平坦、难以防守之地 。而开封偏偏就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地方 。它之所以被统治者看中 , 关键在于它处在四通八达的“天下之冲”,交通方便,经济富庶,有利于“居中御远” 。
早在战国后期,纵横家张仪曾对魏哀王说:“魏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辏 , 无有名山大川之限 。”楚汉相争期间,谋士郦食其对刘邦说:“陈留(今开封一带)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 。”于是刘邦置陈留郡 。唐末和五代时 , 群雄逐鹿中原,开封的地理位置显得更加重要 。唐人韩宏说:“大梁(今开封)襟带河汴,控引淮泗,足以禁制山东 。”后唐郭崇韬说:“汴州关东冲要,地富人繁” 。石敬瑭对后唐皇帝李嗣源说:“大梁,天下之要会也 。”公元936年,石敬瑭灭后唐,建立后晋,两年后便以汴州为东京开封府,定为首都 。
随后,后汉、后周相继建都于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登上帝位时,沿用后周旧制,以大梁为东京开封府,洛阳为西京河南府 。赵匡胤不仅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军事家,也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 。在基本平定南方诸国及地方割据势力后,他考虑到开封“形势涣散,防维为难”,曾拟先迁都洛阳,后迁都长安,他说:“吾欲西迁,据山河之胜,以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但这一打算遭到群臣和其弟赵光义极力反对 。
- 朱棣迁都北京真是为了天子守国门?其实他是出于私心
- 赵匡胤为什么要杀韩重赟
- 北汉为什么那么难打?为何赵匡胤柴荣都没有灭掉?
- 刘邦为什么定都洛阳?为什么又迁都长安?
- 赵匡胤和李处耘是什么关系
- 赵匡胤迁都成功会怎么样 或许能避免靖康之变
- 南宋皇帝是谁的血脉 靖康之变赵匡胤子孙为何能逃过一劫
- 宋太祖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 赵匡胤迁都是为了传位给儿子吗
- 赵匡胤十大名将分别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