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郑国是春秋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甚至当时有种说法叫“天下诸侯,莫非郑党” 。不过郑国并没有将自己强势的劲头一直延续下去,到了战国初期就被韩国给灭掉了 。相信很多朋友会不理解,曾经的强国为什么就突然灭亡了呢?实际上倒不是说韩国有多强势,而是郑国内乱实在太严重了 。而且郑国的发展策略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导致国力逐渐走弱 。今天我们就试着给大家分析看看,郑国到底犯了哪些致命错误 。
文章插图
郑国的建立周王国 , 前后八百年,分为三阶段:西周、春秋、战国 。西周末年,周宣王封其弟王子友于郑,位于今陕西东部的华县,建立郑国 , 王子友即位为郑桓公,伯爵 。
周幽王时期,关中地震,渭水、泾水、洛水暂时断流 , 就暂时这么一下,郑伯友就沉不住气了,此时 , 他不在郑国,而是在朝廷担任司徒,由儿子掘突看守郑国 , 他最牵挂的不是朝廷事务,而是他个人的封地郑国,他赶紧找到周王室的史官太史伯,向他问计 。
《史记·郑世家》记载:“於是桓公问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对曰:“独雒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 。”公曰:“何以?”对曰:“地近虢、郐,虢、郐之君贪而好利,百姓不附 。今公为司徒 , 民皆爱公 , 公诚请居之,虢、郐之君见公方用事,轻分公地 。公诚居之 , 虢、郐之民皆公之民也 。”公曰:“吾欲南之江上 , 何如?”对曰:“昔祝融为高辛氏火正,其功大矣 , 而其於周未有兴者 , 楚其後也 。周衰,楚必兴 。兴,非郑之利也 。”公曰:“吾欲居西方,何如?”对曰:“其民贪而好利,难久居 。”
文章插图
意思是,郑伯友认为关中没法待了,想跑路,他问太史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往哪里跑比较好 。太史伯告诉他 , 南方有楚国,北方有晋国,西方是少数民族,都不可去,只有东方的郐国、虢国,国君贪婪好利,不得人民拥护,可以吞并其国 , 将郑国转移到东方 。
太史伯这番话 , 可谓严重误导,须知 , 当时是西周时期,晋国、楚国都还不大,最多中等国家而已,实力并不强 , 并非不可碰撞 , 甚至到春秋前期,晋国军队还被虢国军队击败过,晋国只是在晋献公时期才开始崛起的,楚国也是类似情况,所以 , 太史伯得出只能向东发展的结论,实在是有失偏颇 。
错误的结论,结果很严重,郑伯友听信了太史伯的话,向东转移,结果是 , 为了夺地盘,灭了不少姬姓国家,道义上站不住脚,虽然在今郑州一带站住了脚,但是,又与洛阳的周王室发生冲突 , 更是大失道义,失去了诸侯的尊重 , 大失人心,更重要的是,向东发展,地盘有限,严重限制了郑国的发展,使其不能成为大国,等到后来晋国楚国崛起为大国之后,夹在中间的郑国,就只能被晋楚按在地上反复摩擦了 。
郑国本身,其实其公室相当能干,春秋初期称霸中原 , 直到战国时期,郑国仍然非常强悍,以相当于韩国百分之六十的国力,与七雄之一的韩国争斗了多年 。不过,由于战略方向的错误 , 其发展空间有限,公室再能干,也没有用,最后还是因为实力不够而难逃被吞并的结果 。
文章插图
- 为什么春秋战国很少有将军篡位?
- 李世民杀兄逼父,为什么还能得到如此之多的好评
- 秦朝的法律并不残暴,为什么却被人说是暴秦?
- 秦桧为什么被称为佞臣 千古罪人难以翻身
- 鲁智深吃饭为什么从来不给钱 当“提辖”要给面子
- 扶苏为什么自刎,他是被谁逼死的
- 为什么说西汉始于蛇亡于莽 西汉被谁灭亡的
- 十大贤后为什么没有卫子夫?
- 元朝给宋辽金修史,为什么不给西夏修史?
- 溥仪登记时为何不让穿龙袍?为什么只让溥仪穿日本大元帅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