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为何建议何进引董卓入京?( 二 )


窦武、陈藩等人均死于乱军之中,一场以剿杀宦官头目为目标的政变彻底失败了 。

袁绍为何建议何进引董卓入京?

文章插图
作为士大夫领袖和外戚首领的窦武被宦官集团轻而易举地剿杀了,并随之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党锢之祸,这对当时东汉王朝的士大夫群体和外戚集团而言,此次失败不可谓不教育深刻、不可谓不发人深省 。而二十一年后的何进和袁绍等人在同样密谋铲除宦官集团时,他们能不吸取窦武的教训吗?他们能将这时隔不久的惨烈教训置之不理吗?当然不可以 。
另外,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客观规律,那就是没有任何人能够万无一失地做成某件事,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可能失败,只不过是几率大小而已 。例如吃鱼这种简单至极的事情,不是也有人可能会被鱼刺卡住喉咙吗?更何况想要毫无隐患地发动一场政变,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当袁绍等人在密谋铲除宦官集团时,他们只能尽力地吸取前人失败的教训以完善自己的计划,而最值得吸取的教训就是二十一年前的窦武事件 。
袁绍等人在密谋铲除宦官集团时,尽力吸取前人失败的教训以完善自己的计划,这并没有错 。
窦武的失败给了袁绍等人什么样的教训呢?那就是缺少兵权的一方永远都会处于弱势,缺少军队支持的政变永远都缺乏主动性 。当年窦武就是因为缺乏军队的鼎力支持(仅有小股部队听命于窦武),所以当宦官集团以矫诏的方式号令大部队时,窦武等人只能束手就擒、坐以待毙 。
而袁绍等人恰恰就是吸取了该教训,他们想在发动政变之前 , 提前掌握一支听命于自己的军队 , 这并没有错,毕竟当年窦武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他没有兵权,没有军队的支持 。
袁绍吸取了窦武缺少军队支持而失败的教训,就想提前掌握一只听命于自己的军队 。
袁绍为何建议何进引董卓入京?

文章插图
2、袁绍为何不重用京城禁军,偏偏要舍近求远地引进董卓?还是吸取了窦武失败的教训或许有人会认为当年何进乃是大将军,袁绍乃是司隶校尉、袁术也是虎贲中郎将,所以他们三人手里都掌握着一定的军队,完全不必让西凉董卓进京啊 。这恐怕就又牵扯到当年窦武失败的教训了 。《三国志·袁绍列传》就记载道:
初绍说进曰:“黄门、常侍累世太盛,威服海内,前窦武欲诛之而反为所害,但坐言语漏泄,以五营士为兵故耳 。五营士生长京师,服畏中人,而窦氏反用其锋,遂果叛走归黄门,是以自取破灭 。
何进当时是大将军,袁绍是司隶校尉,袁术是虎贲中郎将,三人手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军队 。
这段重要史料的篇幅较长,为方便大家理解 , 特简要翻译如下:
袁绍当年对何进说:“黄门侍郎、中常侍这类宦官因为常年受到皇帝的信任和亲近,所以朝野内外的官吏士卒都很畏惧他们 。之前窦武想要诛杀宦官却反被宦官所杀,就是因为事情泄漏后,他居然还以五营士兵为依仗的缘故 。
五营士兵(指代禁军)常年驻守在京城,他们都很畏惧宦官,然而窦武居然还想利用他们去反攻宦官,后来五营士兵果然叛逃归顺了宦官,所以说窦武(依赖禁军发动政变)纯粹是自取灭亡啊 。”
袁绍认为窦武当年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依靠禁军诛杀宦官头目的做法太过愚蠢 。
袁绍为何建议何进引董卓入京?

文章插图
通过袁绍的这番话,我们不仅可以看出袁绍等人谋划诛杀宦官时,确实是在极力吸取窦武当年失败的教训 。而且我们还可以据此得知,原来窦武当年准备发动政变时,他手里也并非是毫无一兵一卒,他当年也曾掌握着部分禁军 , 其人数大概也有几千人 。只不过窦武当年对局势的判断太乐观,他就像曹操所说的那样,以为就凭几个小吏就能擒杀宦官头目,所以他并没有积极地慰劳禁军以换得其绝对忠心 。